88读书网 > 浏阳梦癫三十年 > 第160章 曼谷(24)之赴警察署
    大哥、三弟和满舅三人好好地修整了一夜,第二日就直奔了曼谷市的警察总署。

    这一日,出行的仗势有些威武。为啥?又有什么状况?

    一大清早,两辆车子一前一后地开到了家门口。一辆是李老的黑色梅赛德斯,而另外一辆,则是长官级别的高底盘越野警车。主人都不在家,三位重量级的颂猜家亲戚,在这儿肆无忌惮地休息了一夜。这几天来,他们三人也是非常辛苦。

    两车急速地驶进小巷,到了门口一个急刹车,车胎胶皮与地面摩擦发出的尖锐声响,引来了小巷里邻居们的围观:“这是出什么事了?”“不知道?”“哎,原来的主人不在家?”“对呀!那位阿香大姐不是要生孩子了吗?”“他们一家是两年前才搬过来的?”“不对!还不到两年呢。”“怎么出来这三人,不像咱泰国人?”“是啊,有三位客人在,但主人不在家?”泰国人民喜欢热闹。

    在亦农、亦兵和满舅的耳朵里,灌满的都是叽叽喳喳,因为围观的人群都讲泰语。

    等到三人跨出门槛,两个气宇轩昂的警察,向他们行了一个笔挺又吓人的军人礼!亦农大哥有点不知所措;亦兵的右手举到了一半,换成了轻轻摇摆,以表礼貌和适度的示意。这个时候这种场合,他不便暴露自己曾是中国军人的身份;满舅则抬起了双手,向来人行了一个抱拳礼,显得非常地得体而又干净的利落。

    蒙恬徒弟安排好亦农和亦兵坐后面那辆黑色车,李老先生已经端坐在自家车子的后排,由一位年轻的警察开车;满舅却被让进了前面的那辆警车,由那位帅气的中年警官操盘。他是蒙恬的一个大徒弟,其师傅蒙恬坐进了副驾位。

    又是一阵尖锐的轮胎声响,两辆车子飞驰电掣般地驶出了小巷。

    警笛响起,警车开道,所有的车子须靠边站!在曼谷城市的早高峰时段,亦兵和亦农观摩了泰国警察的威风和效率。几乎是畅通无阻,不到四十分钟,车子就像疯子似地开进了警察总署。

    有如此待遇的原因很简单。曼谷警署雇用了三位武功教头,分别为:泰拳、西式拳击和中国武术三教头。泰拳教头是个泰国人,西式拳击是位黑皮肤的美国肌肉男,而中国武术的教练就是蒙恬。蒙恬的武术启蒙于满舅,他在浏阳呆过三年以后,又去少林寺再续三年。

    虽然泰国的警察都配枪,但对有功夫的武林人士,大家是非常地尊敬。何况,蒙恬是偌大个警署里特聘的三教头之一。所以,蒙恬的一个电话,招来了他的武术徒儿来帮忙。

    来到警察局,由于提前打过了招呼,所以开门办事也是特别地高效。很快,他们就根据阿湘姑娘的泰文名字,在电脑里面查到:阿湘的父亲,即故事的主人公名曰颂猜王,母亲是阿香李,外公是素察李,全都来自泰北;颂猜和阿香来到曼谷以后的经历,全部登记在案。至于亦兵兄弟想要知道的其它住处,却是没有太多线索。

    再往下看,线索在几个地方奇怪地中断:其一,颂猜王来自泰北美斯乐,一个华军知名的居住点。父母情况不详;其二,阿香的母亲已不在人世,父亲是有名有姓,但目前的生死未卜和居住地也不详,外加几个黑色的星号标注。

    怎么会是这样……?亦兵觉得大惑不解!

    自己的二哥不是姓李吗?他来到泰国后,不光是名,连姓都改成王了?更让亦兵不解的是,二哥应该就一普通良民,为什么对他南下曼谷以后的资料,在警局的记录会如此详尽?美斯乐、华军……二哥跟这些有什么关系?泰北华军,不是过去国民党的军队经缅甸,过境至泰国的残部吗?亦兵读过一些新中国成立前后,过往国军溃败的书籍。

    三弟都不理解,大哥亦农就更是一头雾水。在一旁随意听听的满舅,心思却有些游离,因为他搞不懂这种电脑检索的玩意儿。另外,由于多年退而不休的生活节奏,他已经习惯了在外由年轻人操办一切,自己跟着走即可。他根本就懒得操那份心!满舅这次来泰的意愿,完全就是要见见失踪了三十年的外甥而已。

    李老先生在一旁,倒是竖着耳朵,思考着眼前的线索和逻辑。他也觉着有些蹊跷:颂猜和阿香两个年轻人,都是来自泰北的美斯乐一带?那可是自己年轻时呆过的地方。当时离开了华军以后,年轻的他南下曼谷,费劲了心事和手段,吃过了不少苦头,才让自己的生活步上了轨道。可是,眼前的电脑里颂猜父母信息不详,以及阿香的父亲信息也不详?显得有点不寻常?!那几个黑色的星号,又是代表什么意思呢?

    帮他们查找资料的中年警官,看了看蒙恬教官(师傅),两手一摊地表示:再往下找,好像有点难度。

    杵在一旁憋不住的亦兵,望着电脑屏幕上如蚯蚓般的泰文字,和几串阿拉伯数字,谨慎地建议道:“有没有办法,可以追踪一下我二哥二嫂的手提电话?就是那种gps手机定位系统?”

    听过李老先生的中泰翻译,警官笑了笑说道:“那种无线电信号的搜索和定位功能,不让随意使用的。”

    “哦?或者是,泰国的警局目前还没这种配备?”有点灰心丧气的亦兵,赌气地激将了一句,然后还继续说:“两个大活人啊,怎么想多查一步,就会信息中断了呢?”

    待到李老先生再次翻译以后,中年警官依然不见气,继续地笑了笑答:“资料都该有的。但涉及到保密的级别,我不负责这方面的工作,所以就……”

    李老翻译之后,现场出现了短暂的僵局。

    蒙恬师傅想了想,试探性地问了问自己的徒弟:“那……是不是……这个颂猜的身份有点特别?”

    “师傅您看这一段哈:你们要找的颂猜王,二十年前于郎溪镇上被人打断了腿。但是随后的调查,结论却是当事人不愿意配合,案子就不了了之。所以,您可能不太清楚那个年代,部分从泰北下来的年轻人,如果有事闹到了警察局,常常会出现不愿配合警察的情况。如果是那样,警局也不能勉强的。”

    “这能说明什么问题呢?”蒙恬问道。

    “我不敢说他的身份有什么特别,但事件的背后应该有隐情。”警官肯定地说道,用词倒也谦虚。

    听到这儿,李老再次陷入了沉思,都忘记了要给亦兵和亦农做翻译。害得亦兵急得像什么似的,只能是眼巴巴地看着李老,等着他的进一步建议。他并不知道,李老这会儿的心里正考虑一个问题:即使后续还有资料,此时应不应该继续查下去?

    看见亦兵着急的样子,满舅问他:“怎么啦?”

    “没有查到二哥可能的另外一个地址?”亦兵憋屈地答着满舅。

    没有其它的住处,那就是这次见不到我二外甥了?满舅也有些沮丧。他看了看蒙恬徒儿,有些失望地问道:“查不到这个颂猜……王啦?”

    蒙恬徒儿的意会却是:师傅真希望查个水落石出?!

    他转过头去,叽叽呱呱地跟自己的大徒弟,那位中年警官商讨了一阵。之后,蒙恬回过头来跟满舅师傅汇报道:“资料还是有的,但不是电脑里有输入的这种。需请示其它部门的长官,查看纸质记录。”他接着又说:“我们就不要等在这里了。徒弟要咱们出去散散心,过两小时回来再看看有没有新的进展。”

    “好呀!那就继续查。我们回头过来再看结果?”亦兵坚持要查。找不到二哥,他是心不甘的。

    就这样,不爱开车的蒙恬,也驱车带着一行四个人离开了警署,到外面的商场里去瞎逛,和吃了吃泰国的美食。中午过后,他们回到了警署,那位中年警官早已等着他们了!

    但是这一次,警官不愿广而告之,而是需要几位客人当中推举一名代表,到办公室里去说一说“不该说的事。”

    ……啊?怎么会这样?那自然是亦兵做代表了,但是他又不懂泰语。那么就只好由蒙恬师傅做翻译了?蒙恬本人无问题,但是李老先生自告奋勇,因为这会儿,他有点担心要出事。

    蒙恬再跟警官一阵子叽叽呱呱,李老在一旁频频地点头。最终,警官同意李老做翻译,但就委屈了师傅。蒙恬也须回避!这就是在泰国办事时,别人帮忙拿资料拿信息,但广而告之的形式显然违反操作的惯例。否则,如果知情人相互作证的话,泄密者一定是吃不了兜着走。有些资料和信息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但是它们属于那个保密级别。

    什么资料如此神秘?亦兵心里面如此想着,领着李老来到了警官的办公室。而其它人如蒙恬师傅,满舅和亦农,则坐到了警署的会客室里等候进一步的消息。

    “是这样,你们刚刚出去不久,我就找到了一箱子资料,是关于旺呐村的。”关上办公室的门后,警官对李老和亦兵说道。

    亦兵不解旺呐村,但是李老先生知道一点那儿的事故。他耐心地直译给亦兵,没做太多的解释。

    “这些资料本来应该运到资料库去封存的,刚巧遗漏了这么一箱,我就找到了一些信息。”

    “都是什么呢?”李老问。

    “素察李是旺呐村的老村长,他们那儿那时是种罂粟、制鸦片的,属于过去金山角问题的一部分。之后,还做过一些其他的不良买卖。”

    “哦……”李老先生不敢多问。

    “十年前,政府跟他们达成了和解。之后,他们就放弃了制毒,改种玉米和大豆,还栽种了一些出口中国的山药材。”

    “……”

    “你们要找的这个颂猜王,是一九八二年之后,才有了正式的身份登记。资料上讲,他在旺呐村里做过几年的童子军教头。另外,从资料上粗看,当时他的身份资料,可能还存有某些疑点。”

    天啦,颂猜在旺呐村做过几年文化班教员,早晨会带着孩子们做晨练。但在政府的文件里面,被登录成童子军教头?!难怪他的南下,一直都有定期的线索追踪,和资料的更新。

    “哦……”听到此时,李老先生有点紧张了。当他翻译给亦兵时,这位充满着勇气和好奇的李家三弟,反而兴奋了起来。

    “一个有用的信息,就是素察李于三年前,南下搬迁至素攀武里。在哪儿,有座政府协议交换给他们的庄园。所以,如果他还在人世的话,就该住在那里了。如果从这儿过去,也就两百多公里,开车一个半小时可以到。”警察的驱车时间估算,就是这么激进。

    “……这个我知道。”李老对曼谷周边大部分城市和乡镇都特别熟悉。

    听完李老先生逐字逐句地翻译,亦兵觉得警官的说法有点难以理解。怎么叫做“……如果他还在人世的话”?

    “我回头再跟你解释。”李老这会儿没时间理会这个。

    “那么,如果要进一步查询,须到资料库去开启已经封存了的资料。这样做,须得到主管副署的签字同意才行。您看……”这位警官已经很帮忙的了,觉得可以到此为止。

    听过李老的翻译,亦兵他不假思索的要求道:“查啊?如果能查的话,干嘛不查?”他还真想知道二哥是如何变成了颂猜王的。

    叽叽呱呱的一阵子后,亦兵望着李老,用眼神提问道:您好像是说无需再查了?

    “是啊,到此为止吧。我们出去再说。”李老先生告诫年轻的李总道。

    关门面谈到此结束。警官赶过去招呼蒙恬师傅,和师傅的师傅。而李老先生则站在了走廊里,轻言细语地告诉了亦兵,为啥不用再查:“首先我们已经了解到,在曼谷的北面不远处,你二哥的岳父有一处庄园。所以,您的二哥二嫂,极有可能逃到了那里。”

    “嗯……?”亦兵有点不置可否。

    “你二哥年轻的时候,可能在泰北金山角地区制过毒,还做过童子军的教头。所以,他是政府相关部门跟踪的对象之一,跟他的岳父一样。如果再查下去,他身份卡登记资料中的所谓疑点,如果翻出来的话,可能对你二弟极为不利!”

    ……亦兵已经是云里雾里,完全不知如何继续提问。他想起来警官说起二嫂的父亲“……如果他还在人世的话……”?不会是李老先生翻译不准?如果一个老人不在人世了,难道不用去什么部门登记一下?或是去户籍管理部门,销一销户口之类的?

    “跟你长话短说吧:在泰国这片几百年富庶的土地上,身份问题一直是不少外侨们的难言之隐。过去,不少外侨过来的时候,本身就属非法移民。如果想要呆这儿不走,身份和签证怎么办?泰国又不是一个移民国家。”

    “那么怎么办?”亦兵的心里涌起了某种不详的感觉。

    “花钱去买一个死人头。”老人家很不情愿地说出了这个词。

    ……

    似懂非懂的,亦兵觉得自己最后还是基本搞懂:“那么还在不在人世,二嫂的父亲年纪应该很大了呀?”

    李老觉着面前的李总真是有点小聪明:“所以,年纪大的人头卖不了太多钱。”

    “那么我的二哥?”

    李老有点生气了:“李总,我不想再去考虑你二哥的身份问题。问多了,出事的概率非常高!”

    “那他不能移民过来?或者是泰北华军之类的……”

    这再一问,气得李老差一点点昏阙了过去。深呼吸一口气,他按捺住自己的脾气,异常耐心地回答道:“小李总,您的问题一定就此打住啰!在我的面前问问就算了,千万不要在别处再提这个事。好奇心,有时会害人的。”警告之后,李老依然回复了亦兵的疑惑:“你可能知道了一点你二哥的经历,所以,他不应该是来泰国旅游或工作,娶了你二嫂后,就可以在泰国常驻的那种?其二,就是人家资料中记载的泰北华军地区。如果你的二哥不是早年间国军官兵,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初生在泰国的孩子,那么他身份卡的获得,就如警官提到的:可能有疑点!”

    亦兵觉着自己完全弄明白了,也惊出了一身虚汗。此时此刻,他心里面对二哥的怨气,也转换成一种特别的原谅和怜悯。无论当时出逃的理由多么荒诞,以及他给家人造成多么大的伤害,这一切的一切都已翻篇,成为了历史。过去的三十年,二哥过得肯定不容易!

    不查了不查了!那么,就剩到那个啥子庄园里去看一看了。等到满舅跟他见过面,如果二哥是吃了秤砣铁了心的那种,就是不愿意回家?我也绝不强求!

    打定了主意,确定了方向之后,亦兵跟大哥和满舅交流了自己的想法。

    要去就快去,免得日久生变!因为有重要的工作,蒙恬的徒弟那位的中年警官隔日不得空,但是他决定派遣自己的两位副手陪同前往。加上一位帮忙开车的年轻警察,所以,第二天前往素攀武里的八人当中,有三位是警察总署的警察。

    蒙恬师傅在多谢徒儿的同时,问了一句:“会不会太夸张,吓着别人了?”

    警官徒弟指着电脑上那三颗黑星星道:“这家庄园里有合法配枪的。”

    “什么意思?”听过李老的翻译,亦兵也觉得少许紧张。虽然自己并不畏惧枪,甚至还特别爱枪。但是:“我们过去是找人,可不是去干仗的吧?”嘴虽如此说,但他的浑身顿觉一种许久都没有过的热血沸腾”

    亦兵说着中文,李老还没来得及翻译。警官也没有理会,继续地解释道:“按照枪械登记数据说,他们家有一杆长枪和两只短枪。而且,有一个叫巴裕的家伙,现年五十三岁。他是原旺呐村近二十几年的保安队长。那个时候,他可是金三角一带有名的神枪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