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阎罗秘史 > 篇(7)丰收季
    闲适的生活,大抵上就是如此,白天努力在地里耕耘,傍晚便回家与家人一起吃着香喷喷的饭菜,唠上几句家常,然后一起在院子里休息乘凉,望着远处的落日余晖,彼此相视一笑。

    对现在这样吃的饱穿的暖,能自给自足的生活再满意不过。

    黄泉村每家每户的生活都差不多是这样,日复一日,听着枯燥,可实际上却别有一番滋味,真正的生活本来就是如此,柴米油盐酱醋茶,没有那么多的纷争,没有那么多的苦恼。

    村里的人,住处大多都挨得很近,邻里之间感情也都不错,得了空便会去串个门,若是做了什么好吃的,也都会分享给附近的人,大家聚在一起一块欢笑一回。

    转眼间,春去秋来,又到了黄泉村收获的季节,那田里种下的谷物都成熟了,一眼望过去,金黄色的一片,在阳光下,极为壮观好看。

    每每到这个季节,黄泉村的村民几乎是全体出动,大家不分彼此,互相帮忙着,将成熟的谷物收拾干净。

    黄泉村的村民们祖上听说是因为逃离战乱,才来到的这个地方,瞧着这处生机盎然,便就此在这住了下来,开垦土地。

    村里的人都听闻这么一件事,说这第一批来到这地方里的人当中有一江湖道士,那道士见着此处风水甚好,便开了天眼,仔细瞧了瞧,这一瞧就了不得了,这道士发现此处竟处在阴间黄泉路的上方。

    白日里阳气足,夜里的阴气也是旺盛的可怕,黄泉村的村名便是由此而来,众所周知,阴气多的地方妖魔鬼怪肯定是少不了的,那道士因此劝说过村民们离开,但却没也有人听他所说的话。

    想想也是,好不容易逃离了战乱,来到了一个和平安静的好地方,谁会想离开。

    那道士见劝说无果,为了保住黄泉村的村民,他也住了下来,并许诺发誓只要黄泉村还在,他与他的后代便保这黄泉村一日,因此黄泉村到了这一代,还真的存有道士一脉。

    黄泉村的村民,敬称道士一脉的人为先生,那道士姓氏为慕容。

    村子里夜晚的阴气实在过重,这第一任的慕容先生住在这村子里,观察着村子里的一些不引人注目的变化,比如说,村里村外可有哪处有花草枯萎了,或者说哪户人家的人容颜突然变得憔悴了,亦或是有哪位村民身上阴气过盛,慕容先生日夜担忧着,就怕哪天村子里出了什么乱子。

    慕容先生待在村子里久了,终于发现了些许端倪,这黄泉村的过重的阴气按理来说,寻常村民是无法承受的,可过了这么久,村民们都相安无事,那就只有两种可能。

    一是有什么东西将这多余的阴气抵消了,二就是这阴气被什么东西给引上了身,察觉到了这一点,慕容先生便观察的更细致了,他终于发现了这黄泉村村民得以相安无事的秘密。

    自黄泉村建村起来,几乎每隔那么些年份,便会诞生一个天生体弱多病的孩子,由于这孩子体质实在太弱,本来就摄取不了阳气,便让黄泉村的那些过多的阴气给钻了空子。

    像这样的孩子,往往生下没有几年,便去世了,由于这些孩子天生体弱,大人们虽然伤心,但也没往其他地方去想,若是他们知道了这是因为黄泉村的缘故,不知还会不会留下。

    人心难测,难保有人会产生死的人跟他没有关系,用一个人的性命来换村里其他人的命实在划算的很的想法,而只有那些死了近亲的人才会知晓个中滋味。

    不管如何,慕容先生察觉到了这一点,却是选择了隐瞒了下来,他终归是有私心的,在黄泉村待了这么久,他也有了家庭,舍不得再离开了。

    这个秘密慕容只传给了自己的后人知晓,因果循环,报应不爽,而黄泉村传承到了这一代,这次,终于轮到了慕容氏的孩子落了个天生体弱多病的体质。

    也就是慕容离,可慕容离体弱多病的事的真相,慕容离的父亲却是没有告诉他的妻子的,都是自己祖上做的孽,他没有办法,孩子的虚弱和妻子的担忧他都看在眼里。

    他不敢冒险,若是因此让其他的村民知道了真相,黄泉村的慕容一脉就算是彻底的完了。

    再三思虑后,他便做出了决定,他只能在孩子活着的这些日子好好对待孩子,也不枉这孩子来这世上走上一遭。

    又是一年的丰收季,这个季节算是孩子们最喜欢的了,每到这时,他们便可以放下了书本,跟随着大人们一起去田地里玩耍,若是平时,大人们是绝对不会让他们出去的。

    田地里有好多好玩的,漂亮的野花可以做花环,不知名的尝起来酸酸的草,还有螳螂等有趣的虫子,懂事一点年纪再稍微大一点的,便会帮忙照顾比他小的孩子或是帮大人一起收割谷物。

    可每当这时候,却是慕容离最不喜的,他身体向来不好,他自己也是知道的,跟他一样的孩子,奔跑弹跳自如,可他稍微跑上两步就面色发白快要喘不上气了。

    因着这一点,他在村子里没有什么伙伴,丰收季对他来说也无甚意义,他只能一个人留在家里,默默的注视着村子里的其他人离开,静静的等着爹娘回来。

    除去这些,爹娘和村子里的人都是待他很好的,所以他慕容离虽然心有怨念,却从未埋怨过谁,只是每次到了这个季节的时候,他明知爹娘不会许他前去,却还是会抱有一丝希冀的跟爹娘撒娇一番,期待着能到田地里去看看,哪怕每一次得到的结果都一样。

    他们慕容一脉在这村里算是大户,还开了个小客栈,虽然只偶尔有村里吵架的夫妇来住上一晚,但也算是得了个趣味,毕竟他们也不是靠这客栈营生。

    黄泉村每家每户的田地加起来,就是一个不小的数目,所以,几乎整个丰收季,村子里的人都在忙碌,黄泉村的气候与其他的地方有些许不同。

    黄泉村的秋季要短很多,大概只有一个多月份的样子,而冬天便很长了,黄泉村的丰收季到了最后几日的时候,村民们那几日晚上便会一起庆祝,庆祝着这样的好收成,最后一天,会由慕容一脉的传人开坛做法,以保佑来年还是这样的好收成。

    黄泉村中央那处因着慕容一脉的缘故,在很早的时候,便设立了一个小型祭坛,由于是在一处院落里,就算祭台处在中央村子中央位置,但如果不是黄泉村的村民怕也是很难找到那个祭台的。

    慕容离在丰收季的另一个期待,便是那最后几日夜晚大家一起庆祝的时候了,村里灯火通明,每家每户几乎都设了一个摊子,做点小生意,给这庆典增加些趣味。

    爹娘若是得了空,偶尔也会带着他去街上逛上一逛,他总会带着一堆好吃的好玩的回去,而第二天,他依旧会撒娇一番,望着村里的人远去的背影。

    他拿出兜包里的糖葫芦,坐在客栈外的石头上,默默的吃着等着他们回来,然后晚上再缠上他们一起出去逛逛,这算是他仅有的盼头了。

    慕容离有个乳名,叫阿毛,村里的人和爹娘平日里都这么唤他,他的名字感觉都快被人淡忘了。

    丰收季对他而言,感觉就是一眨眼的事情,很快便到了丰收季的最后一日,气温已经开始下降了,村子里的人再去这么一次,也就可以安稳过冬了。

    慕容离这一日早早的便起来了,候在门口,望着门外一个又一个要到村门口集合的人,微笑着跟他们打着招呼。

    没有多久,慕容离的爹娘便起了,慕容离笑着看着爹娘走来,很是乖巧道,“爹爹,娘亲,早上好。”

    慕容先生咧嘴一笑,上前就呼了慕容离的脑门一下,道,“你个臭小子,打着什么主意呢?起的这么早?”

    慕容离被拍的一个踉跄,笑了笑没有说话,慕容夫人上前便将慕容离护进了她的怀里,皱着眉头埋怨道,“孩子他爹,你干什么?下手也没个分寸,万一咱们阿毛摔在地上了怎么办?”

    慕容先生挠了挠头,见着慕容夫人脸上真有了几分怒意,连忙赔罪道,“怪我,怪我,下回不这样了,下回不这样了。”慕容先生瞅着外头走过去的几堆人,便伸手指了指门外,“夫人哪,咱们还是快些走吧,村里的人可都等着咱们呢,误了时辰可就不好了,今天可是最后一天了。”

    慕容夫人闻言,顺着自家相公所指的方向看去,还真是,她忙低头嘱咐着,“阿毛,乖乖待在家,别乱跑,等阿爹和阿娘回来好不好?”

    慕容离低着头不做声,慕容夫人瞧着这样子,便想着多说几句,却被慕容先生一把拉住了,慕容先生有些严肃道,“绝对不许跟过来。”

    慕容离身体一僵,没有做声,待爹娘走后,他便又悄然跟了上去,小心躲闪着,以免被爹娘发现。

    慕容先生与慕容夫人牵着手快走到村门口的时候,便被后面的一位村民给喊住了,“慕容先生,慕容先生,你等等!”

    慕容夫妇连忙回过了头,慕容先生开口询问道,“有什么事吗?”

    那位村民摆了摆手,指了指他的身后不远处道,“慕容先生,你家那小子偷偷跟过来了,我们大家伙都知道他身体不太好,也挺担心他的,刚刚跟他说了一声,他不听,慕容先生,安全起见,还是让你家小子回去吧!”

    本书来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