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科学幻镜 > 第五十二章 蔬菜长在哪里(求收藏推荐)
    在一个科研所模样的院子前,四个小伙伴的身形渐渐凝实。

    丁学成看清院子的大门上挂着一个牌匾,上书“xx植物研究所蔬菜基地”。院子里有一栋3层楼房,每层有近十个房间,每个房间门框上钉有铭牌,看不清上面写的什么。院子是漏空栅栏,栅栏上爬满了绿色植物,其间点缀着黄色、白色和紫色小花朵,长条样的青绿色果实迎风摇摆。

    这时,从楼房一楼中间一个房间里走出来一位老爷爷。

    老爷爷健步走到院门口,丁学成发现老爷爷短发硬直,两鬓斑白,像六十多岁农村老爷爷。他身穿青布衣衫,额头上深深的皱纹如沟壑纵横;戴着黑色镜框的眼镜,看上去如一圈圈水波;笑眯眯的脸庞显得温暖而慈祥;手掌宽大、粗糙,布鞋和裤管上还沾有些许泥土;胸前别着铭牌,印有“xx植物研究所所长袁农平”字样。

    老爷爷走近他们,中气十足的声音让丁学成分辨不出老人的真实年龄,还以为是位中年大伯。

    “孩子们,你们好!我刚接到通知,说有小朋友来我们研究所的蔬菜基地,开展课外实践活动。我们认识一下吧,我是这里的负责人,你们可以叫我袁爷爷;各位小朋友分别叫什么名字?”

    妍妍仰起可爱的小脸,把她的小手放进老人宽大的手掌里,脆生生地说:“袁爷爷,我叫妍妍!”

    琪琪跳了过来,马尾辫高高扬起,她拉住袁爷爷的大手说:“袁爷爷,我叫琪琪!”

    “我是彬彬,袁爷爷好!”

    “我是波波,袁爷爷好!”

    “好~好~好~好~,哈哈~很高兴认识你们!由我来安排你们这次活动,本次活动有两个环节,一是参观蔬菜基地,二是蔬菜种植实践。我先带领你们参观,边看边聊,跟我来!”

    袁爷爷一手牵起妍妍的小手,一手牵起琪琪,像牵着一对孙女一样。

    琪琪指着栅栏上的植物果实,仰起小脸问道:“袁爷爷,这是扁豆吗?”

    “嗯,这是扁豆,是菜豆的一种,别名芸豆、芸扁豆等。有的地方也叫蛾米豆、蛾眉豆、眉豆、饭豇豆等,它是一年生草本植物,茎蔓生,小叶,花朵为白色或紫色,荚果长椭圆形,扁平,微弯,呈紫红色或青黄色,种子为白色或紫黑色。喜温暖润湿,耐热。一般春播秋收。嫩荚是普通蔬菜,种子可入药。旁边的也是扁豆,在北方也叫眉豆,种类不同,是长条形,有的地方叫四季豆,区别是荚果的长短、鼓扁和种子的大小颜色有差异。这些是你们日常饭桌上常吃的蔬菜。”

    彬彬指着另一边栅栏上的植物说:“你们瞧,黄瓜也是结在藤蔓满上的。”

    袁爷爷笑着说:“没错,茎蔓生植物的果实一般都是结在藤蔓上的,扁豆和黄瓜都是这样的。黄瓜是我们经常吃的蔬菜,谁知道黄瓜的产地、来历、外形?”

    彬彬抢着说:“这种黄瓜是葫芦科黄瓜属植物,也称胡瓜、青瓜。果实为细长棒形,颜色呈油绿或翠绿,表面有柔软的小刺。还有一种是白皮黄瓜,粗大一些,较光滑没有刺,老了后变黄,炖泥鳅超好吃。”

    丁学成查阅过黄瓜的资料,立即举手回答:“我知道产地和来历,黄瓜是西汉时期张骞出使西域带回中原的,称为胡瓜。五胡十六国时后赵皇帝石勒忌讳‘胡’字,汉臣襄国郡守樊坦将其改为‘黄瓜’,沿用至今。现在全国各地普遍栽培,广泛种植于温带和热带地区。黄瓜喜温暖,不耐寒冷,为主要的温室产品之一。”

    “你们知道得真多!”袁爷爷赞赏道。

    妍妍歪着头问:“除了这些,其他蔬菜长在哪里?”

    袁爷爷道:“我们去那边温室大棚看看,你们就知道它们长在哪里了。”

    一行人走进一座硕大的温室大棚,从门口一路望过去,仿佛看不到尽头。里面的菜地分成一块块的,分别种植着不同的蔬菜,里面有很多女员工正在忙绿着。

    妍妍指着那些员工问道:“这边阿姨们提着菜篮,在采摘蔬菜!那边的阿姨们在挖什么啊?”

    袁爷爷微笑着对四人说:“一会儿过去就知道了!你们知道常见的蔬菜长在哪里?”

    妍妍说:“刚才见到的扁豆和黄瓜是长在藤蔓上的。”

    琪琪说:“萝卜和土豆是长在泥土里,还有大蒜和洋葱。”

    彬彬想了一会儿说:“有些蔬菜是长在水里的,像莲藕、茭白、荸荠等,都是长在水下的泥里;菱角长在水面上;海带长在海水中。”

    丁学成也跟着说:“有些蔬菜是人工培育或者加工出来的,不用泥土,像豆芽、豆腐等。”

    袁爷爷笑着听孩子们回答,连连点头,又提出了问题:“那么,你们知道一般的蔬菜由哪几部分组成?”

    丁学成抢先答道:“我知道~普通蔬菜也是植物,有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不同蔬菜食用其不同的部分。”

    “呵呵,很不错!你们知道这些蔬菜分别食用哪一部分呢?”

    四个小伙伴几乎不用思考,纷纷抢答。

    “胡萝卜,食用根。”

    “花菜,食用花。”

    “黄瓜,食用果实。”

    “白菜,食用叶。”

    “芹菜,食用茎。”

    袁爷爷一听,很高兴,把四人称赞了一番,接着说:“我们边走边看,你们仔细观察这里的蔬菜,我说谜语,你们一起猜是哪一种,看谁快!”

    “好呀~”四人齐声答道。

    “什么青青细又长?”

    妍妍:“豇豆、豆角。”

    “什么身穿绿衣裳?”

    琪琪:“青黄瓜、青椒、扁豆都是。”

    “什么灯笼高高挂?”

    妍妍:“茄子,还有辣椒。”

    “什么地下捉迷藏?”

    彬彬:“白萝卜、胡萝卜,嗯,还有红薯、土豆。”

    “什么越老皮越黄?”

    丁学成:“南瓜,还有白黄瓜。”

    袁爷爷:“你们都猜对了,都很不错!你们看看这个大棚中有些什么蔬菜?”

    “红辣椒,杭椒。”

    “洋葱,大蒜,芹菜。”

    “南瓜,瓠子,番茄。”

    “豆角,茄子,黄瓜。”

    “土豆,白萝卜,胡萝卜,红薯。”

    ……

    妍妍拉着袁爷爷走到挖东西的阿姨跟前,看了一会儿,开心地说:“袁爷爷,这是在挖土豆啊!土豆长在泥土里,像一窝大鸡蛋躺在泥土里,真可爱!”

    “妍妍说得很形象!你们仔细观察这一片,发现有什么不同?”

    琪琪指向旁边也在挖掘的茎块问道:“袁爷爷,那边阿姨挖的也是红薯吗?”

    “呵呵,你们猜猜看?”

    彬彬跑过去看了一下,大声说道:“看样子不是红薯,像是土豆!怎么是红色的?咦,还有紫色的!”

    “谁来说说土豆的别名、来历和食用部位?”

    “我知道。”

    彬彬跑回来,清咳两声,神色一整,摇头晃脑地说道:“这种植物的学名是马铃薯,土豆是它的别名,茄科茄属,一年生草本植物,别称地蛋、洋芋等。土豆的人工栽培地最早可追溯到大约公元前8000年到5000年的秘鲁南部地区。马铃薯是我国五大主食之一,其营养价值高、适应力强、产量大,是全球第三大重要的粮食作物,仅次于小麦和玉米。茎分地上茎和地下茎两部分,我们食用的是马铃薯的地下茎块。”

    “呵呵,彬彬小朋友说得很对!我们习惯上还是喜欢叫它土豆,薯皮的颜色有白、黄、粉红、红、紫色和黑色,薯肉为白、淡黄、黄色、黑色、青色、紫色及黑紫色,这些我们都有培育种植,你们可以到处看看。马铃薯除了食用价值,还有药用价值,你们谁知道?”

    丁学成查到的资料终于派上了用场,他举起手说:“我知道,马铃薯是块茎繁殖,可入药,性平味甘,可以治胃痛、痄肋、痈肿等疾病。”

    “嗯,波波说得很好!其实马铃薯所含的微量元素很高,研究表明,马铃薯的维生素c含量是苹果的4倍左右呢。”

    “土豆的维生素c含量比苹果还高?难怪我们小朋友都喜欢吃土豆!”琪琪很兴奋,仿佛她平时爱吃土豆是有先见之明。

    琪琪像撒欢的小狗,东跑西望,又有了发现:“你们快来看!这是大蒜还是洋葱?”

    妍妍跑过去看了一会说:“不挖出来看,分辨不出来呀!”

    彬彬看了一眼植株的叶子,神气地说:“看叶子就知道了!大蒜的叶子是扁平的,而洋葱的叶子是圆管呈锥形的。”

    袁爷爷走过来,称赞了彬彬一句,问道:“谁知道洋葱的来历和食用部位?”

    两个小女生摇头,彬彬尴尬地说:“我只知道洋葱是食用地下茎块。”

    这时,妍妍反对道:“彬彬说的不完全对!我妈妈做汤和烧菜时洒葱花的,那不是地下茎块。”

    “哦,对呀,做卤牛肉片和铁板烧时才用地下茎块,东北的大饼和京城的烤鸭片都包着大葱丝。”琪琪回过神来道。

    “我知道它的来历,洋葱原产于中亚或西亚,现有很多不同的品种,已经用于世界各地的食物。在西元前一千年的古埃及石刻中就有收获洋葱的图画,之后传到地中海区。西汉时,张骞通西域,从西域带回许多物种。当时在西域已经有种植洋葱的记录。地理大发现之后,由欧洲向世界传播。16世纪,传入北美洲。17世纪传到日本。18世纪时,《岭南杂记》记载洋葱由欧洲白人传入澳门,在广东一带栽种。”

    袁爷爷哈哈一笑,说道:“波波小朋友知识很丰富啊~他说的来历没错,你们说的食用部位混淆了葱的品种。葱有很多品种,分为大葱、小葱、洋葱等。彬彬说的是洋葱,妍妍说的是小葱,而琪琪说的是大葱,你们都没有说错。”

    袁爷爷停了一下,看看孩子们得意的表情,继续说道:“我先说洋葱吧。洋葱是一种很普通的廉价家常菜。其肉质柔嫩,汁多辣味淡,品质佳,适于生食。原产亚洲西部,在我国各地均有栽培,四季都有供应。在国外它却被誉为‘菜中皇后’,营养价值较高。洋葱供食用的部位为地下的肥大鳞茎,有叫葱头。葱的叶由叶身和叶鞘两部分组成,由叶鞘部分形成假茎和鳞茎;叶身暗绿色,呈圆筒状,中空,叶直立生长;腹部有凹沟,是幼苗期区别于大葱的形态标志之一。洋葱的管状具有较小的叶面积,叶表面被有较厚的蜡粉,是一种抗旱的生态特征。而小葱的幼葱叶切成葱花可做佐料,地下也有小鳞茎,和蒜头差不多,有些地方用它做泡菜,叫‘嚼头’,脆、酸、甜,是一种开胃菜。大葱的鳞茎也很小,主要食用棍棒状的粗大假茎,切成丝条可做烤鸭片、京酱肉丝卷、脆皮猪大肘等菜的配菜。”

    众小被袁爷爷的学识所折服,更被老人家所报的菜名刺激得口水直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