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三国之逆袭成王 > 第三八四章 不动如山贾文和
    “方才来了多少狗官,谁跟谁亲近,谁在旁边看着,谁在替袁次阳求情,你们都一个个的给孤理出来。文优,你替孤去看着他们,不要让人徇私舞弊了。”

    袁家一事在诸多官吏陆陆续续赶来劝说,以及皇甫嵩的下跪磕头后暂且作罢,董卓乘着马车回到相国府,走下马车时,朝着一侧跳下马的一名气质沉稳的中年人嘱咐几句。

    此次针对袁隗一事虽说是今早临时起意,但董卓也准备的充分,麾下幕僚心腹以及飞熊军几乎全部出动,此时听着麾下人马的马蹄声与脚步声离去,董卓捧着圆滚的肚子,抬头望了眼金碧辉煌的相国府大门,表情微微阴沉下来。

    犹记得前年十一月末,随着新帝登基,他还入住皇宫,可朝堂之上那帮以袁隗为首的泼皮腐儒一个个着实胡搅蛮缠的很,若非他假借刘备刺杀一事退居相国府,还不知道要遇到多少麻烦。

    这事说来是他识时务,却也代表着他看似一手遮天,实际上依旧受人掣肘,此后他一直住在相国府,更是代表着他在这一年中寸功未进……他越看越觉得这相国府终究不如皇宫大,不如皇宫豪气,可想到今日那帮人对袁隗的维护,更知道自己想要名正言顺地入住皇宫困难重重,任重道远。

    不过,片刻后,他突然哼笑起来,迈步朝着相国府走进去,语调轻松道:“灵神啊,你说那帮狗官会不会以为孤真的息事宁人了?”

    陪在一侧的左灵微微弯腰,迈着小碎步笑道:“相国的心思,正如天威难测。那帮狗官又如何能够摸得准。”

    董卓哈哈大笑,朝着四周的人群比划了几个手势,没多久,跟在他身边的也就只有左灵与贾诩两人了。

    三人朝着后院过去,几名一直翘首以盼的妾侍花枝招展地过来,董卓笑着迎上去,在占了几把便宜后,他望到低着头喜怒不形于色的贾诩,便也敛容驱散了妾侍,随后负手朝着一个凉亭走去。

    “此次袁绍那厮当了盟主,哼……孤倒是满意的很呐。一则杀袁隗有了理由,那帮腐儒也能消停一些。二则袁绍不过一纸上谈兵之人,勾心斗角,孤或许畏他三分,若是打仗——十个袁绍加袁家那些弟子门生,孤都不惧分毫。”

    语调傲然,董卓大步阔阔,微笑道:“呵,东边那帮蠢人……孤都不知道该如何说他们是好。此等时候,哪里有谁家世好谁做主的道理。又不是动嘴皮子,打仗,自然要以善战之人作为主帅。如今倒好,他们这棋差一招,让孤这心里总算有几分底气了。”

    “相国此话怎讲?你左有贾诩李儒李肃这等善谋之人,右有华雄吕布徐荣这等当世虎将,麾下飞熊军与凉州铁骑更是勇武难当,东边那些散兵游勇,又有何惧?”左灵一脸谄媚,“此前诸位将军分兵各处,左某便是信心十足,相国竟是如今才有几分底气?”

    “你啊,便是会说话。讨孤欢心。”董卓站到凉亭下,大笑起来,随后有些臃肿的脸敛了敛,“孤有几斤几两还是自知的。你也不要说这些恭维话,该出力的时候,还是得出力。”

    见左灵极其识时务地微微正色,董卓脸庞舒缓,随后在一直沉默不语的贾诩与左灵脸上来回扫视几眼,转过身,双手按在肚子上,十指有节奏地拍了几下,“前些日子孤一直与那帮狗官打交道,都来不及跟你们谈心,其实心里一直都烦。如今有了机会,正好与你们说道说道。”

    左灵贾诩微微弯腰前倾,董卓神色微微失神,开口道:“孤就在想,东边那些人是要致孤于死地的,朝堂上也有很多人这样想。这还是最大的两批人。此外也不是没有……你们也别以为孤什么事都不放在心上,就知道吃喝逍遥……其实啊,都是装给别人看的。北面白波谷那些贼患孤就惦记着。”

    “今日四月初三……算起来,他们是年初闹事的对吧?起兵三万人,攻太原河内二郡……孤派牛辅领着一万人都去了一个多月了,还没回来,连大胜的消息都没几个。孤心里也担忧。”

    “皇甫嵩的麻烦倒是解决了。长安如今算在孤手上,还有条退路。可东北二面如今已经让孤烦不胜烦了……南面……你们也别以为南面安然无恙。上次我就想说了,刘表不出力是好事,袁术占了南阳,咬了刘表嘴里的肉也是好事。”

    “可刘表便是团粘在墙上的软泥,只想着占住自己粘住的那巴掌大的地方,如今袁术占据南阳是大势,他绝不会不识时务地公然攻打袁术。而这等时候,袁术那厮虽说有些野心,同样不可能再节外生枝,无论如何,他是一定会朝司隶打过来的。”

    董卓时而停顿,时而开口,慢条斯理地将这些话说完,随后望着夕阳挂在远处院墙上,眯了眯眼,“孤其实一直都知道,孤如今这是昔日楚霸王在乌江的局面了,可谓虎狼环伺。看似还能安然在这里作威作福,随时一个浪头打过来,孤这条艨艟便翻了。所以,孤就在想啊,要不,迁都吧?去长安。那里离凉州近,这帮泼皮腐儒也没什么底蕴,孤在那里,才能稳住我等获得的大好局面。”

    董卓说起“迁都”二字时没什么停滞,左灵却深吸了好大一口气,他下意识地望望身边的贾诩,察觉到贾诩毫无变化的神色,又一次倒吸了一口气,心想贾文和难不成连相国会说出这种惊世骇俗的话来也早就猜到了?

    左灵平素与贾诩就有些来往,也知道贾诩做事一向中规中矩,只有少数时候会出些奇谋,但实则极其深谙人心,将中庸之道做到极致,此时见贾诩沉默,他也明白关乎迁都这种冒天下之大不韪的事情由不得他轻易开口,便也与贾诩一样保持沉默。

    董卓见两人没什么动静,扭过头,脸色微微沉了沉,“怎么,孤的想法,你们不同意?”

    见贾诩弯腰,左灵也急忙弯腰,开口道:“不敢。”

    话音未落,他便听到贾诩掷地有声道:“不敢苟同。”

    两句话一对比,宛若云泥之别,左灵还在为自己比不上贾诩进退有度而惭愧,便听贾诩问道:“还不知,相国这个想法可是首次说与旁人?”

    “孤麾下幕僚,能信的人不多。文优是孤下令便会鼎力支持的人,孤不问也知道。其余人,孤也不敢深信。此番还是头一次与你二人说起。”

    董卓笑了笑,望向表情颇为沉稳的贾诩,“文和,孤实则也知道迁都一事是下下策,却是苦于没有良策破解这个局面。此前孤想过许多,总觉得牛辅解决不了白波贼之事,时日一长,我等只会腹背受敌。你既然不同意,又问孤是不是将此事传出去,是不是已经想到解开局面的办法了?不管计好计差,但说无妨。”

    “相国,贾某其实也一直在忧虑此事,为之设想许久,此前一直找不到机会说与相国,今日得了时机,贾某虽无良策,却也有一番肺腑之言。”

    贾诩拱手作揖,在董卓意外地“哦”了一声后,沉声道:“若贾某所料不差,相国提及南方,忧虑的并非袁术,乃是如今归附袁术的孙坚?”

    董卓闻言眉头紧皱,颔首道:“嗯。还是文和知孤心意。孙坚昔日便是皇甫嵩军中参谋,颇有军谋,勇略也是过人。最让孤心头不安的是,他以往在长安跟随皇甫嵩时,便想着致孤于死地了。这人最是麻烦。”

    “有他来此,不论是跟着袁绍还是袁术,也不论是从轘辕关还是汜水关打过来,都极有可能被他攻到雒阳——孤也不瞒你们,此人军谋,在孤心中,与孤已然不相伯仲,孤是打心眼里忌惮,恨不得他早点去死……若非孤亲征有失颜面,亦会影响雒阳局势,恨不得早日带兵过去灭了他。文和对此人可有计策?”

    “弄死倒是不容易,不过贾某可以担保,一俟孙坚有攻入司隶的可能,便让他受袁术掣肘,半途而废。”

    “哦?”董卓挑了挑眉,左灵也神色惊疑地望向贾诩。

    “贾某前些日子派了些人收集袁家人的境况,也斗胆翻阅了相国收集的关乎袁家的典策。从此之中,贾某得知袁绍与袁术素来有长幼之嫌,此二人因身世多有争执,彼此互不顺眼。如今东面诸多反贼以袁绍为盟主,袁术必然心生不满,虽说孙坚归于袁术,但盟主既然是袁绍,一旦孙坚脱离袁术北上攻打,此中便有了空档,能让袁术认为孙坚替袁绍做事,从而阻拦孙坚立功。这是其一。”

    贾诩面不改色地说着,微微顿了顿后,语调依旧四平八稳,“其二,贾某仔细思量过,这些人中孙坚的将帅之才排在前几位。他若打胜了,名声大振,却也有了功高盖主的嫌疑。袁术是素有容人之量,其出身也是世间少有,可非常之时未必就有非常人的气量,此中亦有机可乘。这便是攻心之策,贾某也不敢保证一定能够圆满完成,但想来让孙坚气势衰竭,半途而废还是简单的……自然,此中所想都是孙坚胜的情况,以贾某看来,孙坚能不能胜还得另说。”

    董卓点点头,脸色舒缓下来,左灵急忙点头,“文和兄所言极是。相国,这南面可算解决了?”

    董卓右手搭上肚子揉了揉,却是摇摇头,“不算。这是我等能够应付的情况下,若是三面齐攻,再加上雒阳有人不安分,我等分身乏术,还是一样。”

    左灵神色一滞,望向贾诩,见得贾诩面无表情地瞥了眼他,有些尴尬地眼神闪烁几下,就听贾诩继续道:“相国担忧的是。然则正如相国所言,袁绍成了盟主,整个联军的威力便小了几成,不一定能成事。自然,关乎此事,贾某也有一些拙见。贾某记得,徐州刺史陶谦不是一直在进贡么?自从东面各地反贼矫诏污相国的名誉开始,徐州本就不在相国的掌控之中了,相国不若封陶谦为徐州牧,以利诱之,让整个联军离心离德。”

    “嗯。”董卓点点头,思虑片刻,见贾诩没有再开口,便将刚刚收到启发的想法说了出来,“这事还有待商榷,不过文和如此一说,孤倒是想到了,他们不是十多路人马么,太守、刺史,还有州牧都各算一路人马……孤以为,不若我等下诏,封豫州刺史、兖州刺史都为州牧……再让他们争权夺势去。自然,到底算不算州牧,还得看他们自己的态度了。”

    “相国高见!”左灵及时送上自己的恭维,见贾诩不咸不淡地也应和一句,心中有些得意自己的明哲保身,才想着,又见到贾诩瞥了眼过来,那眼神没什么感情,却让他突然有些发怵。

    “此外,我等也可以让朝廷命官前去说项他们缴械投降。请几个有名望但无足轻重的人前去,最好还是东边那些人的亲朋好友,再带些朝中大臣的书信过去,书信仿照亦或直接找他们写都可以。看看东边那些人会如何是好。”贾诩又说道。

    董卓也又一次点头,见贾诩又没了话语,想起贾诩一贯的作风,笑了笑,“文和,你便将话一次说清楚。孤是个粗人,不像那些泼皮腐儒一样善妒,你的能耐,孤一直相信。此时局势紧张,孤心中难安,脑袋都快想破了。也不瞒你,朝中这些人,孤都想着用吃人肉来威慑他们了,哪里还有心情随着你的话想下去。”

    听到吃人肉,便是以往军中目睹过几次,左灵还是脸色微微僵硬,耳畔却听到贾诩语调淡然地道:“相国此计倒也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听着董卓大笑,左灵嘴角抽搐几下,头皮一阵发麻。

    贾诩顿了顿,“至于北面,贾某实则也不知道如何是好……”他突然拱手作揖道:“相国,贾某斗胆自荐,还请相国给我三千人马,让我助牛将军一臂之力。”

    “难得文和如此替孤着想,此事便交给你了。”董卓拍了拍贾诩的肩膀,一脸欣慰,随后肃容道:“孤再让徐荣、郭汜协助你,一同前去援助牛辅。不过,文和,孤也直言,孤能够给你们的时间不多,顶多再一个月。自然,你若感觉事不可为,立刻书信过来。孤想着,白波军不除,我等终归有性命之忧,届时你书信一到,孤便准备迁都之事。”

    “文和明白。”听得贾诩点头,左灵松了一口气,感觉事情终于过去,正准备敷衍几句离开,才抬起头,就听见贾诩说道:“不过,相国,此事之中,其实还有一个变数,贾某一直不了解详情,也不敢随意揣度。还得灵神兄帮忙参详参详,再给相国一个答复。”

    董卓愣了愣,左灵心中咯噔一下,却也知道贾诩所说的变数到底是什么了,他心中对于在董卓面前出谋划策总归有些压力,此时暗自腹诽贾诩几句,随后硬着头皮问道:“文和兄所说,莫非是刘正刘备两兄弟?”

    董卓目光突然一眯,“刘备,哼!要让孤抓到,孤一定将他碎尸万段!”

    幽州的事情董卓听左灵详细说起过,虽说刘备在这件事情中扮演的角色没什么大的作用,但公孙度死了,刘虞掌控幽州是事实,刘备没能抓住时机灭了刘虞,事后连一句解释都没有,自然也被董卓记恨上了。

    更何况,如今刘和回来,有关刘虞控制幽州、让诸多异族投降的事情传的沸沸扬扬的,眼看着刘虞在幽州呼风唤雨,朝堂上一帮泼皮腐儒又有不少人像是被打了鸡血一样地跳出来对董卓指手画脚,甚至今早还有人想着找机会接触公孙范,董卓虽然听了贾诩左灵的劝,准备拿公孙范做点文章,但大早上被公孙范骂了一顿,此后在袁隗这件事情也多有不顺,再一想公孙范很有可能会成为朝堂与袁绍刘岱等联军里应外合的一个契合,于是对在幽州不作为的刘备就更加痛恨了。

    贾诩没理会董卓的愤怼,朝左灵道:“贾某说的是刘正与公孙瓒。相国,我总觉得袁绍刘岱他们不等公孙瓒与刘正便先行立誓选盟主,会惹来此二人不快。虽说刘虞也参与到造反的事情中,他身为大司马,袁绍等人力挺他不算错。可公孙瓒与刘正才是刘虞统一幽州的关键,此二人若是不配合袁绍等人,有刘正那性子,还有公孙瓒的勇武,东面造反一事,变数实则极大。贾某甚至觉得很有可能功亏一篑。”

    贾诩说到这里又望过来,左灵咬了咬牙,突然跪下叩首道:“相国,左某斗胆,其实……左某自打从幽州回来,一直想说此事,我等……实则极有可能劝服刘正!”

    自打回来之后,左灵其实一直有心说说劝降刘正的事情,但徐荣与公孙度有旧,董卓对将公孙度安排在辽东牵制刘虞一事也颇为满意,得知公孙度身死的时候,董卓可谓雷霆震怒,对于刘正与公孙瓒帮助刘虞平定幽州也一直气愤不已。

    此后董卓得知刘和在此流传的谣言后,还多次与徐荣等人嘲笑被人过河拆桥的刘正与公孙瓒,对二人落井下石,也致使左灵不敢随意开口,直到今天公孙范上门谩骂,表明对刘正的厌恶,算是让左灵找到了一个能够在董卓面前证明刘正与刘虞不是苦肉计的证据,而此时贾诩引出此事,也让他下定决心,准备搏上一搏。

    董卓见此一幕愣了愣,却也没有表态,望向贾诩,“灵神此行经历,孤看过,文和想来也看过了?”

    见贾诩点头,董卓点点头,话锋一转,“那文和以为,刘正这变数,孤能握在手里吗?孤可一直记着黑山军兵临雒阳的事情,还有幽州一事,此人若是过来……孤着实心中难安。”

    “实不相瞒,贾某也不清楚。至少如今还不能下结论。”

    董卓眉头一皱,“那要等到何时?”

    “等袁隗、皇甫嵩、朱儁其中一人身死,亦或等他与袁绍等人会面。”贾诩语调淡淡道:“他的中兴剑,是先帝与何进、袁隗一同授予。袁隗一死,便可断他手中中兴剑的用处。皇甫嵩与朱儁与他有旧,实不相瞒……方才皇甫嵩挺身而出,虽说有袁隗身份摆在那里,但贾某总觉得他也是想为刘正手中中兴剑留一证人——便是没有,我等也可能造出此事,看刘正如何反应。”

    他顿了顿,“而朱儁昔日宛城之下对他多有刁难,朱儁身死,刘正若拍手称快,其人真正品性如何,我等亦能看个七八成。至于他与袁绍等人会面……孔伷、袁遗对他早有恶意,若袁绍不容,他便无处可去了。”

    “还有袁术?”董卓问道。

    “相国,南阳刘正暂时还去不了。筑京观一事,影响可颇为久远。”

    贾诩说完,董卓恍然大悟,急忙点点下巴示意贾诩继续,贾诩垂着眼睑又沉默片刻,随后道:“其实还有另外一个办法。若那个办法可行,我等亦能有机会拉拢刘正。”

    “嗯?”

    “荀氏。只要荀氏来了任何一个与刘正来往密切的人,刘正此人,便等若被上了枷锁,往后我等便……”

    贾诩正说着,突然便见到有仆人快步进来,那仆人跑到近处,急忙道:“主公,吕将军又来了,想要请战前往汜水关讨伐贼……”

    话音未落,通往后院的长廊里,一名大汉大步流星地迈步进来,嗓音粗狂地大喊道:“相国!吕某一阶武夫,留在雒阳都快和手中画戟一样生锈了!要我说,你便让胡将军回来,吕某只带三千并州狼骑,定然杀东边那帮宵小一个片甲不留!”

    夕阳下,那大汉龙行虎步,手中倒拿一杆方天画戟,戟刃随着前进在空气中画出几条流光,熠熠夺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