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雾霾之上 > 第52章 准五星级小区(九)
    第二城市,准五星级小区,家,室内。白天。

    新家很安静。

    这是一栋新楼。

    每层四户人家,没有共同的墙壁,面积很大,彼此之间都有纵深。

    没有公寓那样的拥挤局促,没有那样的噪声、垃圾打扰。

    有时,从楼下儿童游乐场地传来孩子的海豚音啸叫,反而觉得是一种可爱、美好。

    这一阵发生了几件重要的事情。

    乾国版图,城市交通路上/媒体等,平台终端、演播室,室外-室内。白天。

    第三十城市发生了一起交通事故。

    无信号灯的人行横道上,一名行人年轻女子被两辆机动车先后碾轧,导致死亡。

    第十三城市的交通管理部门发布人脸识别技术;

    对人行横道上闯红灯的行人予以个人信息披露示众、罚款。

    紧接在第三十城市的那次交通事故之后,显得不合时宜、生不逢时。

    但是国家电视台对第十三城市进行“点赞”报道。

    报道之后再次招来非议。

    有法学家指出该交管部门披露个人信息存在行政违法的嫌疑。

    最近国家电视台似乎频频遭到行业专家指出漏洞。

    一次报道可燃冰的开采时,介绍一个计量单位的可燃冰可供汽车行驶五万公里。

    之后专家计算,只能支持三百多公里。

    分歧的原因在于计量单位下的可燃冰物理性状不同。

    第二城市,城市交通,路上/移动媒体等,办公室,室外-室内。白天。

    第二城市的一家移动媒体。

    这次对第三十城市的人行横道交通事故集中着力报道,引发公众讨论。

    起初这家移动媒体的报道对人行横道上的立法和执法认识不清;

    还是呼吁“礼让”,而不是“守法让行”;

    以普通观念推揣行人当时的心理、分散、偏离应关注的焦点;

    而不是集中在严格执法上。

    但是随着报道和公众互动参与的推进,移动媒体终于还是把握住了中心、重点;

    促使交管部门“联合”这家媒体发出倡议:

    斑马线前车让人,违法者将受到扣分、罚款的处罚。

    这就是严格执法。

    原先的乱象都是因为虽有规矩但不执行、不遵守。

    还有一些网络媒体详细介绍怎样才是合格的“车让人”;

    用图解直观演示人行横道上的各种交通形势。

    多数情况下,仅仅是减速让行也是违法,就要扣分、罚款;

    正确的做法是需要完全停下,停车让行。

    这是普法了。

    第二城市,准五星级小区,家/移动媒体,平台,室内。白天-晚上。

    十六的公益网站因为涉及不当泄露个人信息,被勒令停运、限期整改。

    关键时刻不能发力,十六很着急。

    看到大家对人行横道的问题掀起关注热潮,十六既喜又忧。

    喜的是终于有这么多人认识到斑马线严格执法的重要性;

    忧的是秩序一下变好之后,十六没有用武之地了。

    这个担忧的念头有些问题。

    十六注意观察、分析自己的这个想法。

    那家移动媒体一连推出七、八个斑马线专题。

    最近一个专题披露交管局“明日起”严格斑马线执法。

    这个专题发布的当天晚上,暴风骤雨袭来。

    空气清新、甘醇。

    第二城市,公交车上,车内/城市交通,路上,室外。白天。

    第二天碧空如洗,天气晴好。

    十六今天要出去看看,第一天的斑马线严格执法下的第二城市;

    看她会变成怎样有序、温情的新社会。

    十六坐在公交车上。

    公交车行驶在第二城市的大路上。

    十六注意外面的其他车辆在斑马线上怎样停车、让人。

    路上不巧,遇到的斑马线绿灯时间很少,看不到太多细节。

    但是终于还是遇到几个。

    车窗外面的其他车辆和往常一样,抢夺行人的绿灯时间,横冲直撞而过。

    自己坐的这辆公交车也是没有变化,和往常一样。

    我行我素。

    十六心里一阵失望。同时也有一些放松。

    一忧一喜,自己还有事情可以做。

    这个念头也有问题!

    要反省;在反省。

    第二城市,准五星级小区,家/移动媒体,平台,室内。白天。

    几天后,十六发现那家移动媒体再发报道:

    “斑马线前车让人,对于不停车让行的车辆,城市交警将发现一起、查处一起。”

    然后是普及让行的技术问题。

    十六看出端倪。

    “发现一起,查处一起。”

    就是说,限于人力,这项执法不会马上大范围、常态执行。

    这也是那家移动媒体的尴尬之处。

    这个报道也是下台阶的报道。

    不断普及、倡议才是常态。

    十六自己做这件事,面临的形势和这家媒体一样。

    第二城市,准五星级小区,家,室内。白天-晚上。

    天气晴朗几天后,雾霾再次恢复、安住。

    十六把客厅和阳台的花盆,一盆盆往几个卧室里端。

    傍晚时,他会再从卧室搬出来,搬回客厅和阳台。

    第二城市,准五星级小区,家,室内-室外。白天-晚上。

    小区每天早晚七、八次播放轻柔舒缓的古典钢琴曲。

    这里面有些文化;心理学、社会学,缓和小区住户的情绪。

    新家比公寓安静。

    住在最顶层,没有楼上邻居的打扰。

    同层的其余三家,没有共同的墙壁,电梯间比较宽大,隔得比较远。

    不是完全没有打扰,但是和刚搬离的公寓比起来,少了那些密集的打扰,舒适多了。

    所以,是忽略了少量打扰。甚至是忘记。

    这种内心安静的状态维持了半年左右。

    入住的家户逐渐增多。

    新邻居们的居住习惯交互影响,整体模式产生新的变化。

    国富民仁:觉察生活点滴,截断雾霾源头。一次对二十亿人说,一次替亿万人说!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