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书呆子求婚记 > 货车站
    <div id="book_text_content">

    父亲走进母亲跟她说:“我看咱们不如去收街,你看行不行?”何为收街?我想读者们也许都见过,就是拿着一种乐器到商铺或货摊前敲一阵子,再唱一段,等着人家打发钱。

    母亲想了想说:“那就试试吧。可是,咱们去哪里?”“去新华商场。”父亲很自信的说,“我以前在家里的时候听说新华商场是襄樊一个有名气的地方,那里的商家大部分都卖衣服,鞋袜,很有钱。咱们就去那里。”

    父亲说完,也不经母亲同意,就向车站的人打听新华商场。有人给他讲完详细路线后,父亲就拉着母亲,向新华商场走去。

    一路上人来人往,车水马龙。但我父母没心情看那些,只疾步如飞向新华商场走去。

    还没到地方,刚转过一栋楼,离新华商场约有一百多米远,就看见一个拱形的大门,上面写着几个红红的大字。大门下面万头攒动,密密麻麻的挤满了人。

    父亲一见心情高兴,拉着母亲走得更快了。他们穿过人群,来到第一家商铺。那商铺是一个卷帘门。

    门外左右各放一个大而且长的木板,木板上面摆满了各种各样的袜子。门内四周柜台上也摆满了袜子。地上有许多蛇皮袋,里面装得鼓鼓的。可见是一家批发袜子的。门口站着一位黑瘦而且个子不大的中年男人正在那里招呼顾客。

    我父亲用手在脸上抹了一把,硬着头皮走了过去。他从母亲手中拿过鼓架,小心翼翼的放好。然后又从自己提的蛇皮袋中拿出鼓槌和钢板,清了清喉咙开始唱起来:

    “走过一洼又一洼,咱们来到第一家。要知这家在买卖啥?原来是在卖丝袜。这家的丝袜多如麻,这家的丝袜人人夸。小孩子们穿上它,一定每天笑哈哈;老年人穿上它,心里一定乐开花;年轻小伙子穿上它,追他的姑娘大把抓;漂亮的女孩穿上它,好比锦上又添花------”

    父亲唱完,就站在那里等着那人给钱。可那人就像没听见一样,似乎连头也不肯抬一下。大约等了五分钟,父亲不服气,就又敲了一遍鼓,把刚才唱的又唱了一遍。

    那人好像用眼角瞟了我父亲一眼,仍然忙着和顾客讨价还价。我父亲就又敲了一遍鼓,又唱了一遍,而且嗓门更大了,声音中还带着反抗与生气的味道。

    那人也许听出来了,终于抬起头来,从那张薄薄的大嘴中发出尖锐刺耳的声音来:“干啥哩,干啥哩,你看你们俩能踢能咬的,一大早在这里讨饭,丢不丢人?”

    “我们不是讨饭,是卖艺。”“卖艺?卖艺跟讨饭有什么区别?”

    那人说着转过脸去,面向众人,大声嚷嚷道:“大家都来看看,这两个人能踢能咬,正值壮年,却在这里讨饭,明明是好吃懒做。”他这样一嚷,周围的人都向我父母望过来。

    那商场本就人多,没过多大一会儿,人们已将他们围得水泄不通。我父亲低着头,嘟囔道:“不给就不给,做事干吗这么绝?”心里同时开始咒骂道:“像你这样的人,生孩子肯定没辟掩。”

    只听周围的人开始议论纷纷:“是啊,你们看他俩可能才五十出头年纪,就出来干这个,真是丢人现眼。”另一个说:“现在装假可怜的人多得是。”

    人群中当然也有说好话的:“你们都不要这样说人家,说不定人家有不得已的苦衷呢。”周围的人们围了一会,议论了一会,各自散了。

    我父母垂头丧气的走出商场,按来时的路想走回车站。走在路上,母亲跟父亲说:“你的第一般武艺不好使,还有没有别的办法?”父亲想了想说:“木梳篦子!你快把那些木梳篦子拿出来,咱们找个地方,看能不能卖一些赚点钱。”

    母亲就把装木梳篦子的包递给父亲。父亲说:“咱得选个好地方。”于是,他们继续向前走。

    只见路边有一个宽阔的横路,上面铺着一些带有红色花纹的白地板砖。这条横路通向一个铁大门。那铁大门向两边分开,就像一个敞开胸怀的母亲。

    大门旁边盖着一间小小的平房。透过窗玻璃可以看见里面有一个穿着保安服的人。通过铁大门向里望,可以看见一个池塘,上面盖着一些亭子。池塘的一边是一座土山,另一边有一条路,路左边是一些说不上姓名的树木。

    那些树木跟家里种的树木大不相同。家中的树木都是枝叶繁茂,它们却只有几大片叶子,那叶子斜斜的直插入半空,就像唱戏中那些山大王插在帽子两边的野鸡翎。那门口不时的有人进来,也不时的有人出去,可见是个热闹地方。

    我父母也不知道那是个什么地方,就拿出一些木梳篦子来。他们不敢把东西放在大门中间,只摊开一只蛇皮袋来,放在铁大门左边的空地上。我父母随手从路边找来两块断掉的瓷砖,坐在木梳篦子的后边等人来买。

    公园的人们来一个,走一个,走一个来一个,路上的人过去一个又一个,却始终没有人肯望我父母一眼,更别说买木梳篦子了。

    眼看天色将晚,父亲又感觉饿了,就跟母亲说:“你拿来的煎饼现在还剩几张?”“有四五张吧。”“我又饿了,拿出来两张我吃吃吧。”“好吧。”母亲说着,又把煎饼拿出来。我父亲狼吞虎咽的吃了两张,母亲却不肯吃。

    父亲劝她说:“你也吃一张吧。”“我不吃。”母亲说。“那你饿不饿?”“不饿。”母亲说。然后我母亲问我父亲还有身边么办法没有。我父亲说:“你放心,我以前常听人说天无绝人之路。你跟我一起我俩四处转转,看能不能有什么奇迹出现?”

    “去哪转?”母亲问。“你不要管,只管跟着我后边走。”

    于是,我父母就把木梳篦子一收拾,父亲拿着木梳篦子,鼓架,钢板,母亲拿着鼓,离开公园,向一个小胡同走去。

    他们走出小胡同,有转了几个路口,竟走到了两道车轨边上。

    放眼望去,那两道车轨就像两条黑色的直线一直通向远方,似乎能通向天边;压在撤柜下面的枕木一个挨一个整整齐齐的排列着,仿佛永远也没有尽头。

    铁轨两边长着一些小树和说不上姓名的杂草,在微风的吹拂下不时发出“嗖嗖嗖嗖”的声响。

    我的父母踏着枕木一步步向前走,不知道到了哪里,也不知道车轨究竟有多长。那车轨上不时的有车经过,有的往背后,有的往眼前。它们在经过身边时,总会裹过来一阵风,吹得人浑身只打寒颤。

    他们就这样顺着铁轨走了大约有半小时左右,母亲感觉累了,刚好看到眼前有一个废旧的枕木,就顺势坐了下来。

    母亲刚坐下,父亲跟她说:“你先坐在那里歇歇也行。我跟你说件事:我现在看到铁轨,感觉像是有了点希望。咱俩不如顺着铁轨一直向前走,看能不能遇到车站一类的,然后再看看车站有没有好心人,或许看咱可怜,能让咱免费坐坐车。”

    母亲说:“坐免费车?哪有那么好的事?”“俗话说,‘车到山前必有路’嘛。”父亲安慰道。“那咱们现在就走吧。”“你不是要歇歇吗?”“歇啥歇?我歇好了。”“可是我屁股还没沾地呢。”“你是个大男人,和我一个女人有什么好比的?”母亲对父亲说。

    父亲听后讪讪的。就默不作声地跟着母亲顺着那两道车轨走。

    它们又走出有一里地光景,那两道窄窄的铁轨忽然不见了,展现在眼前的是一个挨一个的铁轨。他们就像一群蛇一样交叉,缠绕在一起,有的弯弯曲曲,有的笔直向前,有的中间有一个x性的大铁块子,看上去令人眼花缭乱。

    那许多铁轨的中间盖着一个三四尺高的水泥台,上面有一座小小的平房。铁轨两边盖着一些居民楼,有的两三层高,有的四五层高,有的只有一层。

    我父亲费了好大功夫仔细一找,才找到他们顺路走来的那两道车轨。原来,它们已经混入了这许许多多的铁轨之中。父亲一见,灵机一动,激动地跟母亲说:“娃他妈,你看这里有这么多车轨,一定是个车站,咱们在这里坐坐,看能不能遇到什么好事?”母亲点点头表示同意。

    此时,残缺的月亮悬在半空。那车站在月光的照耀下显出灰黄色,周围的景物看起来也不那么明晰了。铁轨上不时的有火车咔嗒咔嗒的走过,也不时有火车停下来。

    我父亲刚刚坐在铁轨边上的一根横木上闭上眼睛准备眯一会儿,突然听到一声尖锐的的车鸣声响起。只见离他们大约有三四米远的一道铁轨上驶过一辆火车来。离老远就可以看见它的“两只眼睛”射出强烈的光芒。那光芒越来越近,很快就看见了那绿色的火车头。

    <!--div class="center mgt12"></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