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阿达娜姆 > 第三十一章 圣湖纳木错(一)
    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斜过念青唐古拉,金晃晃的,染着那山顶皑皑的白雪,直直地在山尖画了一道线。山顶被染成金黄,又带着些瑰红,绚丽得很,似乎是朝阳给念青唐古拉带上了金冠。山下依然带着一丝没有全明的静,那些晶莹的雪,在清晨未明的却又带着些透明的空气里,闪着些幽幽的蓝光,与四周比它低了许多的山一样,仍旧在半睡半醒之间,一切都是静的。远远的天边,有几个星星仍旧在闪烁,原本墨蓝的天空,却慢慢有了些鱼肚白,那墨蓝也就慢慢地浅了,只是仍是蓝得漾人心魂。

    山的正中,是一片极低的地,那里仰卧着圣湖纳木错。幽蓝的水似乎仍沉静在清晨的梦里,没有一丝涟漪。极像一位沉睡、恬静的女人,也或许这圣湖是从天上神女手中跌落的一面宝镜,不然为何天上的蓝会如此清晰的映在这湖水中?为何那流云会在这停住了脚步,只为照照自己形状万千的身影?为何那四周的山全要在这湖中寻找自己的倒影,又为何那些山间的兽,飞过的鸟总要在这水间停留不已,低了头便忘了来时的目的?

    阳光慢慢的往下挪,从念青唐古拉一直往下。绵延不绝的围在纳木错四周的雪山全醒了,带着一些初醒后的做过美梦后的绯红,低头一看,便见自己在纳木错里映出了绯红的影子。

    纳木错那满湖清莹的水不知何时已经染成了绮丽的红,闪着粼粼的光,与四周的山连成了一片,又连到山边的天上,连上绚丽的朝霞。念青唐古拉端坐在那,俯视着仰卧在大地上的妻子,那一身的金红让他想起了纳木错披上新嫁衣的那一刻,羞涩而美丽。他沉醉地看着纳木错,几千年的时光,似乎也不曾在纳木错身上划下一丝痕迹。他刚想说什么,远远地他的脚下传来了说话的声音,他知道那是朝圣者的说话声。他看着纳木错已经起来了,梳妆好了,也端坐在那,等着他们的子民的朝拜。于是他顿了顿,想要说的话便停在了嘴边。

    看到要朝拜的圣湖闪着金光远远地出现在了前面,卓嘎与格勒匍匐在了地上,朝着他们的圣地顶礼膜拜。眼泪从卓嘎的脸上滑过,滴到了身下仍旧冰冷的土地上。这里的海拔有4700多,即使是夏季,早晚的时候也如同内地冬天的土地那样冰冷。四周绵延不绝的雪山,随时都会下的雪以他们千年来的方式,守护着这片圣洁的土地。

    只是再冰冷的土地也挡不住朝圣者们的虔诚朝拜的脚步,挡不住他们三步一跪地磕长头来到这里,挡不住他们对神的向往与对佛的虔诚,更挡不住那些纷至沓来的游客。于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阳光洒满山与湖之间的每一个角落,纳木错又热闹起来,不复晚间的万籁俱寂。

    卓嘎与格勒走得极慢,他们要用自己的脚步丈量着这片长方形,东西长70多千米的,南北宽30多千米,面积1920多平方千米的圣湖,唯有这样,才能表达他们对佛的敬仰。

    这是卓嘎第一次来到圣湖,圣湖和她想的一样神圣而庄严,却比她想的还要美,美得她无法用言语来形容那种美带给她的震撼。

    两人慢慢地走着,前前后后都有朝拜的人,中间夹着些游客。有些游客,慢慢走着,走着走着停了,拿着相机一阵猛拍,和他们一样步行朝圣的,却和他们一样,转着经筒,念着经文,更多的是磕长头的人:额上有着厚厚的茧,满脸尘灰,身上围着的生牦牛皮制成的围裙早已破旧,眼睛却清澈得杂念全无,只有敬仰。

    两人都不说话,只是低低地诵着经文,手里的转经筒吱吱呀呀地摇晃着,匀速地转着,经筒上的手柄早已被磨得光滑,握久了带着身体的温热,经筒上的吊坠随着匀速飞转的经筒飞动着,金黄色的坠子在初晨的阳光下闪着光。

    他们一直走了三天,晚上是在湖边搭的帐篷里住着的。一直到第三天的下午,他们终于转完了,却重上了扎西半岛。格勒原是想着要坐车回拉萨的,他们还要去大昭寺。他们出来了许久,转完了自然觉得一下轻松许多。尤其是格勒,看着自己的妻子转完湖之后精神更好,心里尤觉欣慰,压在心里的那块大石应该可以放下了。

    只是卓嘎却不肯回去,她想重上扎西半岛,再去看布谷杂日。格勒记得初到那的时候,卓嘎便停留在某处石洞里,盯着墙壁上的的各种图案一直看着,看到后来,竟连经文也忘了念,他喊她走,她竟然没有听见。

    这里的山洞里到处都能看到飞禽走兽、花卉草木、云纹、字母等各种图案,但奇怪的是,这些图案变化无穷,时而清晰可见,时而模糊不清,谁也说不清其中的原委。格勒想得很简单,这里是圣湖,自然该有其神圣、神秘之处,只是他不明白妻子为何会那么好奇,竟然会看得入了迷,到后来连继续走也忘记了。

    但他没有多说,既然她喜欢看,她要再去一次,那就再去吧。只要她身体无恙,重去一次,也不是什么累人的事情。

    卓嘎便在他的陪伴下,重又去了布谷杂日。因为是下午,许多人早已去了前面。所以布谷杂日竟然安静得很,他们慢慢地走着,终于又到了原来看过的山洞里。

    山洞壁上的图案依旧在那,格勒并没有太大的兴趣去研究这些,只是粗略地看了一下,依稀觉得与三天前看到的略有不同。

    卓嘎却是盘腿坐在了地上,仰着头,慢慢地看着那些画。画一直在变,不过她大概不知道,这图案只有她看得到,旁边的格勒看到的却不过是草木而已。她在那整整坐了一下午,时而惊讶、时而沉静、时而迷惘、时而欢喜。

    格勒在一旁看得心惊,好几次叫她不要看了,该回去了,她却不肯,固执地坐在那,痴痴地看。

    原来那些她以为是梦的,怎么会出现在这墙壁之上?她看着那些线条简洁却无比生动的画面:有一幅是一个女子穿了一身华丽的衣裳,满脸笑容坐在一个带着金冠的男子的身边,那男子倾身过去,似乎在对女子说什么,满脸的柔情,卓嘎看不清那男子的面容,却从他的装扮里,直觉地认出这人应该是格萨尔王;另一幅里同样的男子,却是一脸冷漠地站在另一女子面前,那女子眉眼低垂,轻锁蛾眉,美丽而娴静,卓嘎却无端地觉得那女子眼里应该全是忧伤;还有一副却是一个女王走在梨树林里,花瓣飘飘洒洒落下,有几片沾在她的身上,她的身后跟着一个着汉服的男子,卓嘎只看得到他挽着的发髻。。。。。。

    她还在那怔怔地看,格勒却拉着她起了身,说道:“这些花草,你都看了一下午。天不早了,咱们该回去了。”

    卓嘎一惊,明明不是花草,不由得辩道:“是人物故事,不是草木。”格勒也吃了惊,睁大了眼去看那墙壁,不是花草是什么?明明就是参天香柏。他看了看卓嘎,那脸色却不像是撒谎的,何况卓嘎也从来不和他说假话,一说假话便要脸红的。

    格勒便存了心去问她,到底看到的是什么。

    卓嘎想了半天,才茫然说是些古代的人物,她也不知道到底是谁。她没有说的是,有几幅图上的女子,分明就带着一个和她手上带着的一模一样的金镯子。她初始只觉得那金镯子特别眼熟,却想不起在哪里见过,后来那卍字越来越晃眼的时候,才突然想起,她的手上不就是带着这样一个金镯子?她的心不由得就一惊,说不出的古怪:那些带着金镯子的女子似乎没有一个是快乐、幸福的,偶尔有那么一个特别清晰的画面,女子虽美丽却带着明显的忧伤。

    她出了洞口,在原地站了许久,终于说道:“我们去下寺庙,我想把这个镯子献了。”

    格勒知道那镯子是她打小就带着的,据说是个云游的喇嘛见了她,不分缘由地便给她戴上。那时她的手极小,有好几次镯子都落了,却每次都找了回来。带了几十年,怎么突然想到要献了佛呢?

    卓嘎想了想,说道:“我们反正只有两个儿子,没有女儿,我这些东西也没人继承的,倒不如趁着这次朝拜,将它献到寺里。”

    这理由倒是很充分,他们原本想着要是生个一男一女是最好不过,没想到天不遂人愿,两个都是儿子,所以有时也难免怅惘。何况按照康巴的风俗,母亲的首饰都是传承给女儿的,父亲的首饰才传承给儿子。因此许多没女儿的人家,母亲的确是将自己的首饰献给了佛。

    格勒顿了顿,便陪着卓嘎朝着朝寺庙走去,她愿意怎么做就怎么做,他素来都不说什么的。只是想着她带了几十年,若是捐了,不知道习不习惯呢!但终究还是什么都没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