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无限风光之万家灯火 > 漂泊者(114)--男女之情

漂泊者(114)--男女之情

 热门推荐:
    压力就像山,时时刻刻压在于远明的心头。就像龙城的明月山,不,比明月山还大。应该是江南出名的巴岳山,齐岳山。横亘在天上,抬头望上去,再左右打量一番,这山依然是不见首尾。不对,这压力不是山。而是水,水漫金山的水,无孔不入的水,水银泻地的水,总在每个夜晚偷偷摸摸地进入于远明的身体,把每个器官都灌满了。整个人都在水的逼迫下越来越紧张,越来越步履蹒跚。

    甚至,最近房事都少了。

    有时候意兴阑珊,有时候心有余而力不足,于远明想起某个女同学不屑地描述她老公的行为:像个耗子尾巴似的,扫了扫门口,探头探脑地还没进去多少就没了。

    那个女同学后来离了婚,也许这是一个最充足却不好意思公开的理由吧!

    于远明知道自己身体没问题,纯属心理因素。但还是很不爽!

    就像回了潮的花生米,软不拉机的,没有脆嘣嘣的感觉,连带香味也没有了,还下什么酒?

    房事也一样,没有了彼此的热烈回应,身体的燃烧,呼啦啦的火苗啪啪作响,控制不住的血液快速流动,你侬我侬的情话,不顾一切的狠话,不顾羞耻的脏话,故意追根溯源的恶趣味,而只是一个活塞运动的话,还有什么意义?

    秦莎莎本来是一个很好的合作伙伴,两人从开始的些许陌生到渐入佳境,到如鱼得水,可以说非常默契,十分享受彼此的肉体。

    不光是肉体的欢愉,精神上也愉悦得很。这也是于远明快速结婚的根本性原因之一。

    找到一个情投意合,水乳交融的异性,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但现在,情况正在发生微妙的变化。

    秦莎莎嘴上没有说什么,但精力大部分都在孩子身上。对于于远明的挑逗,明确的暗示,露骨的抚摸已经越来越没有感觉。虽不至于拒之门外,但也很少表现得如饥似渴了。应付差事,敷衍了事的姿态像极了一个升迁无望的公务员。喝着茉莉花茶,看着《江南晚报》,拖拉疲沓地照章办事。来了人,眼皮都懒得抬一下。盖章的时候仿佛在最神圣的一刻,用心专注,如此而已。

    于远明也是一个敏感之人,心里想继续,身体却一下子萎了下来,想起张爱玲的那句话。

    低到了尘埃里。

    翻过身就是一道长城。

    世上本不相识的两个人,因为情欲,因为传承,因为社会环境压迫,因为家庭无处不在的唠叨,因为从下养成的惯性思维成家立业,走到一起来了。几番试探,多次浓情蜜意,最终赤裸坦诚,交换身体与秘密,享受彼此的快意与野蛮。再以法律的形式拴在一起,包括财产,都混在一起,捆在一处。再然后有了孩子,共同的血脉。所有的一切看起来,很牢固吧?很坚韧吧?所谓固若金汤!

    未必!

    君不见世上有多少婚后离婚,分居,为各种细枝末节,各种鸡毛蒜皮打得头破血流的冤家!

    就算没有离婚,打架,吵架,热战,冷战,是多少人间喜剧啊!

    又有多少貌合神离,同床异梦,各有一心的“夫妻”!

    还有多少彼此埋怨,互相差评的“怨偶”!

    所以这婚姻关系,脆弱着呢!

    于远明可是读了不少的文学作品,才子佳人的故事虽然多,自己也知道多少都是虚构。真正的爱情,美好的爱情,可是少之又少。

    原来不愿意接受相亲,就是觉得太刻意,目的性太强。最希望的是在某一个地方(最好是书店)偶然邂逅一位清汤挂面的戴着眼镜的清爽小妹。彼此都爱好文学,很谈得来,在经典的情感试探与交往后,建立朦朦胧胧的关系。

    可是越到后来越失望,哪里有什么神奇的桥段?

    到处都是死皮赖脸的社会男子把漂亮的女孩子哄上了床。

    一些自己心仪的对象最终都嫁给了那些流里流气毫无文化的人。

    二十几岁后,才开始相亲。一相就相了几年,各种各样的家庭,女子都见过。

    农村的,城市的,高的,矮的,胖的,瘦的,有钱的,家庭贫寒的,漂亮的,丑的,带着父母来的,自己一个人来的,都有。

    至于见面的地方,更是五花八门,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人家做不到。家里,要么是于家,要么是对方家里。场镇上,某个人少的茶馆里。一块钱一碗的盖碗茶,浓得化不开的下关沱茶口味颇苦。七大姑八大姨都来了,好像是一个观看马戏团表演的群体。某个理发店,沉着冷静的母亲带着忐忑不安的女儿来了,于远明一眼之下无以言表,拔腿就跑。也许在别人看来是落荒而逃吧!罗红娘那里更多,于远明明白自己就是一个工具,拿去交差的,也就不在乎了。反正不可能成功,那就演戏吧!再也不会拔腿就跑了。

    对于相亲,于远明已经不抱什么希望了,直到遇到了秦莎莎。

    虽然认识已经一年多了,于远明有时候也在想:自己了解秦莎莎吗?

    这个看似不言不语的女子,这个别人眼里的温柔女子,这个自诩传统的女子真的就那么传统吗?

    于远明觉得不一定。

    曾经有一次,于远明无意中发现了一个小的笔记本。边角都有些打卷了,看样子是经常使用,且年头不少了。

    随手翻开,里面并没有什么秘密或特别的文字。

    但有一些恭州的交友俱乐部,城市里的户外组织,兴趣爱好组织,各种奇怪的小众俱乐部的地址和联系方式,还是给了于远明不一样的感觉。

    在龙城这样相对偏僻落后的地方,秦莎莎心里向往的还是大城市的生活方式。只不过困于现实,只能放在心里而已。身未至,心向往之。

    结婚后,于远明也无意中看到秦莎莎以前的一些照片。还有包裹得非常紧实的一包纸质物品。看不太清楚,也许是信件。于远明克制住了强大的冲动与好奇心,没有去看里面到底是什么。

    但是,秦莎莎肯定也具有丰富的故事与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