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斗战胜佛之悟空传 > 第三百八十八章:《让你吃猴》
    ?应该是老君!再就是唐三藏原因嘛····下边首先我们看孙悟空获得金箍棒的过程,孙悟空到龙宫去借兵器,在东海龙王感到为难之际:后面闪过龙婆、龙女道:“大王,观看此圣,决非小可。我们这海藏中,那一块天河定底的神珍铁,这几日霞光艳艳,瑞气腾腾,敢莫是该出现,遇此圣也?”龙王道:“那是大禹治水之时,定江海浅深的一个定子。是一块神铁,能中何用?”龙婆道:“莫管他用不用,且送与他,凭他怎么改造,送出宫门便了。”(第三回)龙婆、龙女的话再清楚不过,就是这几天金箍棒对悟空生出了感应,以至于
    “霞光艳艳,瑞气腾腾”。如果说法宝能对主人产生感应,这感应应该是在孙悟空身上,而不是别人,毕竟,金箍棒在孙悟空手中被使用得最为得心应手,孙悟空自己也确实感到离不了这条棒子。
    法宝是由主人注入法力和灵气形成的,它的灵气,是由制造者注入和感化。
    定海神珍见到悟空的异常情况应是其制造者发出的,那么定海神珍的主人是谁呢?
    在第七十五回,孙悟空与狮驼岭的老魔青毛狮子有一段对话:那老魔举刀架住道:“泼猴无礼!什么样个哭丧棒,敢上门打人?”大圣喝道:“你若问我这条棍,天上地下,都有名声。”老魔道:“怎见名声?”他道:棒是九转镔铁炼,老君亲手炉中煅。
    禹王求得号神珍,四海八河为定验。中间星斗暗铺陈,两头箝裹黄金片。
    花纹密布鬼神惊,上造龙纹与凤篆。名号灵阳棒一条,深藏海藏人难见。
    成形变化要飞腾,飘飖五色霞光现。老孙得道取归山,无穷变化多经验。
    时间要大瓮来粗,或小些微如铁线。粗如南岳细如针,长短随吾心意变。
    轻轻举动彩云生,亮亮飞腾如闪电。攸攸冷气*人寒,条条杀雾空中现。
    降龙伏虎谨随身,天涯海角都游遍。曾将此棍闹天宫,威风打散蟠桃宴。
    天王赌斗未曾赢,哪吒对敌难交战。棍打诸神没躲藏,天兵十万都逃窜。
    雷霆众将护灵霄,飞身打上通明殿。掌朝天使尽皆惊,护驾仙卿俱搅乱。
    举棒掀翻北斗宫,回首振开南极院。金阙天皇见棍凶,特请如来与我见。
    兵家胜负自如然,困苦灾危无可辨。整整挨排五百年,亏了南海菩萨劝。
    大唐有个出家僧,对天发下洪誓愿。枉死城中度鬼魂,灵山会上求经卷。
    西方一路有妖魔,行动甚是不方便。已知铁棒世无双,央我途中为侣伴。
    邪魔汤着赴幽冥,肉化红尘骨化面。处处妖精棒下亡,论万成千无打算。
    上方击坏斗牛宫,下方压损森罗殿。天将曾将九曜追,地府打伤催命判。
    半空丢下振山川,胜如太岁新华剑。全凭此棍保唐僧,天下妖魔都打遍!
    (第七十五回)此外,在第八十八回,孙悟空在玉华县收徒之时,把此棒的来历又讲了一遍:鸿蒙初判陶镕铁,大禹神人亲所设。
    湖海江河浅共深,曾将此棒知之切。开山治水太平时,流落东洋镇海阙。
    日久年深放彩霞,能消能长能光洁。老孙有分取将来,变化无方随口诀。
    要大弥于宇宙间,要小却似针儿节。棒名如意号金箍,天上人间称一绝。
    重该一万三千五百斤,或粗或细能生灭。也曾助我闹天宫,也曾随我攻地阙。
    伏虎降龙处处通,炼魔荡怪方方彻。举头一指太阳昏,天地鬼神皆胆怯。
    混沌仙传到至今,原来不是凡间铁。这两首诗比较长,从中我们可以读出以下几方面的意思:第一,这条棒确实是与悟空有缘。
    因为它本来是一件世上无双的宝贝,可是已
    “流落东洋”,
    “深藏海藏人难见”,以至于连老龙王都没有觉出这是一个宝贝。由于孙悟空要到龙宫去取宝,结果宝贝发生了异变,
    “霞光艳艳,瑞气腾腾”。按孙悟空第三回对众猴的说法,
    “这宝贝镇于海藏中,也不知几千百年,可可的今岁放光”。
    “可可的”就是
    “赶巧了”。凭什么他就有这么好的运气,就赶得这么巧?不管怎么样,结果是
    “老孙有分取将来”。而且,这宝贝
    “长短随吾心意变”,孙悟空拿着它,也不用什么特殊的法门和口诀,就能让金箍棒小大随心,甚至可以变成一根绣花针放在耳朵眼里(也不怕戳穿了耳膜)。
    那么,是不是随便来个人就能让这宝贝小大随心、变化自如呢?可能不见得,要不然金箍棒早就被妖怪变成绣花针偷走了。
    而且偷走了,悟空也没有办法把它找回来。悟空诗中又有一句,
    “变化无方随口诀”,如果使用金箍棒是有口诀的,似乎孙悟空没有经过学习就知道了使用它的口诀,这就更有缘了。
    第二,这根棒乃是太上老君用
    “九转镔铁”,在他的八卦炉中亲手炼制的。老君在这根棒上下了很大的功夫。
    你看,
    “中间星斗暗铺陈,两头箝裹黄金片。花纹密布鬼神惊,上造龙纹与凤篆”,这显然说的是金箍棒的内部构造。
    从表面上看它只是一根普通的棒子而已,实际上内部另有洞天,中间还有
    “星斗”铺陈,而所谓的
    “花纹密布鬼神惊”,这些花纹应该是老君设计的符箓、法诀之类,所以才会有
    “鬼神惊”的效果。对于这些,孙悟空一开始并没有什么认识,而到他说这话的时候,应该已经逐渐参透了金箍棒中的一些秘密。
    可见定海神珍是老君所炼,应具有老君的灵气和思维,换句话说,老君可以驾驭和*纵它。
    从龙婆的话中我们得知,定海神珍开始异变,好像与悟空有缘,这难道不是老君在幕后*纵吗?
    可见棒子是老君冥冥之中赠予悟空的。金箍棒是悟空唯一贴身的东西,是唯一属于悟空的法宝,吴承恩把这样一个重要物品的主人归于老君应该是有深意的。
    第三,金箍棒在天界其实大有名声。
    “曾将此棍闹天宫,威风打散蟠桃宴。……掌朝天使尽皆惊,……金阙天皇见棍凶”,这几句话很有意思。
    由于孙悟空在大闹天宫之时,手持的武器是金箍棒,而这条棒,在天上众神中肯定有不少知道其来历的(当然只限于资历很老的高级上位诸神),说不定太白金星就是其中一个,这些人心里会怎么想?
    我们可以假想一下,某一天突然从下界冒出一个妖仙,在天界某个地方闹将起来,派去的神仙一看,来人手中的兵器是观音的杨柳枝,或者如来的金钵盂,那这些神仙该怎么办,还不是只好假打一番,佯装不敌,然后启奏玉帝,将此人招安了事①。
    ①当然,金箍棒与这些宝贝不同,它只是老君众多宝贝中的一个,也不是贴身宝贝。
    所以,这个身份关系要费更多琢磨。正因为他拿的是这样一件武器,所以才有
    “掌朝天使尽皆惊”的效果和局面,更有意思的是这句话,
    “金阙天皇见棍凶”,玉皇大帝看到的是
    “棍凶”,而不是人凶。玉帝历过一千七百五十劫,每劫该十二万九千六百年,可谓见多识广,经验丰富,自然知道此棒的来历。
    所以,他见到这种情况,觉得十分难办。玉帝在对孙悟空的处置上,基本上是别人怎么说他怎么办,只有去请如来这个主意是他自己拿的。
    看来,玉帝能坐稳这个位置,说他只是运气好,其实十分无能,显然是不够准确的。
    最后,这里面也隐含地说出这样一个意思,就是如来找孙悟空保护取经人,是大有深意的。
    你看悟空说的,
    “西方一路有妖魔,行动甚是不方便。已知铁棒世无双,央我途中为侣伴”。
    知道
    “铁棒世无双”并作出请悟空保护取经人决策的显然不是唐僧,而是如来佛。
    悟空这话大有意思。为什么不说因为孙悟空的本事大,所以才要找他保护取经人呢?
    佛祖、观音显然十分识货,他们自然知道金箍棒背后的秘密,并由金箍棒而看中了孙悟空的价值。
    由孙悟空来保护唐僧,那就意味着取经行动成了一件佛道联手的事业了。
    至少老君不会暗中给取经事业制造什么麻烦。如果找一个其他什么人来保唐僧,情况就不太好说了。
    正因为其中有这许多关节,所以,当真假美猴王一节,唐僧再次赶走悟空之后,悟空怕唐僧不肯收留他,求如来褪下紧箍,放他还俗而去时,如来说,你不要胡思乱想,我让观音送你到唐僧那里去;另外,你到了西天,也能够成佛。
    如来为什么派观音护送悟空回去见唐僧,因为他知道观音了解其中的关节与奥秘,有些话由观音去说更合适。
    观音对唐僧说:“你今须是收留悟空,一路上魔障未消,须得他保护你,才得到灵山,见佛取经,再休嗔怪。”观音这话,微言大义,说得再明白过了。
    她明确地告诉唐僧,
    “须得他保护你,才得到灵山,见佛取经”,这话该怎么理解呢?是没有孙悟空的保护,唐僧就到不了西天;还是没有孙悟空的保护,就算唐僧到了西天,也拿不到真经?
    或许这两种含义都有,也就是说,如果孙悟空不在取经队伍中,唐僧既到不了西天,而且就算到了西天,也拿不到真经。
    观音还说
    “再休嗔怪”,这也是给唐僧的一个警告,让他以后不要再罗哩罗嗦地怪孙悟空了。
    唐僧此时已经在前往西天的路途上走了好几年,也从大小妖怪的口中知道自己是什么金蝉子转世、十世修行的长老,觉得自己身份不错,可以在这个大徒弟面前耍耍脾气。
    观音不好说破悟空的身份,只好给了他一点隐晦的警告。在《西游记》中,金箍棒的来历到此时才由孙悟空的口中说出,以孙悟空张扬、爱吹牛的性格,应该是他现在才知道金箍棒的来历。
    在悟空亲口念出的诗中,如此详细地介绍了金箍棒的来历,看来此时他已经逐渐知道很多事情的来龙去脉了。
    (2)偷吃五葫芦金丹偷吃五葫芦金丹,使悟空的修为大大提高。我们且看他是如何偷吃到金丹的:好大圣,摇摇摆摆,仗着酒,任情乱撞,一会把路差了,不是齐天府,却是兜率天宫。
    一见了,顿然醒悟道:“兜率宫是三十三天之上,乃离恨天太上老君之处,如何错到此间?也罢,也罢!一向要来望此老,不曾得来,今趁此残步,就望他一望也好。”即整衣撞进去。
    那里不见老君,四无人迹。原来那老君与燃灯古佛在三层高阁朱陵丹台上讲道,众仙童、仙将、仙官、仙吏都侍立左右听讲。
    这大圣直至丹房里面,寻访不遇,但见丹灶之旁,炉中有火。炉左右安放着五个葫芦,葫芦里都是炼就的金丹。
    大圣喜道:“此物乃仙家之至宝。老孙自了道以来,识破了内外相同之理,也要炼些金丹济人,不期到家无暇。今日有缘,却又撞着此物,趁老子不在,等我吃他几丸尝新。”他就把那葫芦都倾出来,就都吃了,如吃炒豆相似。
    (第五回)原来是老君与燃灯古佛在三层高阁朱陵丹台上讲道,而老君也很有趣,竟把兜率宫的人全部带走了,以至于孙悟空走错了路,来到兜率宫,进去一看,
    “四无人迹”,完全是一座
    “空城”。这金丹
    “偷吃”的也太容易了,没有任何技术含量,简直就是白捡的嘛。老君难道连一个童子都不能留下吗?
    镇元大仙去听元始天尊讲道,不也还要留下清风、明月看门吗。而且这五葫芦金丹,竟然都是炼就的。
    老君出门时,就算要带走所有童子,那把这
    “仙家的至宝”让几个童子随身带上不行吗?反正又累不着他本人.所以说孙悟空的师傅是老君至于唐三藏嘛,就不解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