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浴血龙凤 > 第193章
    接近陈家山了,谭效虎远远地看到了路边站着的沈剑他们,于是对坐在副驾驶位置的胡劲说道:

    “胡团长,陈家山到了。 那路边站着的大高个是沈剑队长,旁边两个女的是婉和兰馨,公路下面站着的是锋芒铁血队。”

    胡劲闻听身子探了一下,又很快矜持地往后靠在椅背,但是坐在后排的赵宏却把头探到了胡劲座位旁边,两个人尽目力想先观察一下这充满传色彩的锋芒铁血队!

    随着汽车接近到停下来,这个五六十人的队伍首先给胡劲和赵宏一种怪异的感觉,仔细看去,原来是服装和武器装备的特别:

    并不是保安团的夏常服,而是自己用结实的家织布染成黄绿色,然后自行设计做成的军装,一般军装多设计了几个口袋,连衣服两侧和后面以及裤子两边都有!每个人腰间都扎一根绑满弹夹的两寸宽牛皮带,战士都是一长一短两把枪,背后斜插一把东洋刀,那长长的刀柄露出一半在肩头,军装的那些口袋里则装得满满的,有些露出来的也看不出来是些什么怪的武器,而且每个人都有一顶鬼子的钢盔(编入保安团的士兵为了装备一致,没有把他们本来每人都有的钢盔带去,沈剑让全部锋芒铁血队的战士每人戴一顶外,其余送到那土匪疤脸原来的巢穴里存放)。

    沈剑和几个指挥员没有配备步枪,但都是两把驳壳枪,而沈剑身既没有弓弩也没有东洋刀,婉和兰馨则是没有弓弩,背插着的刀从那露出刀柄处看出与其他战士有很大不同的东洋刀——武士刀。

    站在队伍最前面的沈剑,高出大家大半个脑袋,被夏日的阳光晒得黧黑的脸,那双精神奕奕的眼睛充满了洞察力,健壮魁梧的身形,怎么看着都给人一种精力无限的感觉,满身透出一种睿智阳刚、堂堂正正之气!

    而并排站在沈剑身后的婉和兰馨,相貌虽然无法让人产生双胞胎的遐想,但是那闪烁着智慧与柔情的眼神、那通身显示出的气质,那么地吸引着每一个人,而达到和超过了沈剑的耳垂、与一般小伙子差不多的身高,健美的身材让人感觉出一种内在的力量。

    看到胡劲和赵宏下了吉普车,跟在谭效虎身后走过来,沈剑一声喝令:“敬礼!”以他为首的全体锋芒铁血队战士“啪”地立正,然后前排的四个指挥员“刷”地右手举到眉骨、后面的战士右手举到胸口处,圆瞪的双眼闪射出严肃和尊敬!

    这整齐的动作、标准的军礼,让胡劲和赵宏大为叹服,是他们106团特务连最优秀的士兵也不过如此了,而这竟然在这样偏远的山区里出现在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队伍里,尤其是那一双双眼睛里所闪现出来的内在精神,却是他们极难见到的——

    那是经历了血火考验后凝聚着的不屈和顽强,也是深入骨髓去的豪气!

    沈剑大声说道:“报告,锋芒铁血队奉命迎接校一行,请团长检阅!”

    胡劲和赵宏对视了一眼,两个人赶紧把右手举起回礼,胡劲快步走到队伍前面,大声命令道:“稍息!”

    然后,胡劲伸手握住沈剑,感受着沈剑大手的力量,使劲摇了摇,抬头看着自己这在军营里已经算高个子的山西汉子还要高出半个脑袋、年轻而又英武的军人,胡劲感慨地说道:

    “了不起!沈剑少校,看这一队士兵,我完全相信了李家荣参谋长的话了!你们的的确确是和鬼子拼杀着来到这豫西山区来的,而且,你们在拼杀锤炼出来一支英勇无畏的队伍!的确是央军校的高材生啊,战场是最后也是最棒的课堂,你不仅真正毕业了,而且你已经成了战场的主人,自己也成了教官!好,太好了!”

    沈剑早得到李家荣和徐远胜的介绍,心里已经明白这位国军校也是一个真正的军人,是国军里难得的下级指挥官。此时,听他用浓重的山西口语说的这一番话,沈剑知道他没有给这位校画错像!

    双方相互介绍了身边的干部,然后沈剑带领胡劲一行穿过陈家山,往村西头锋芒铁血队的队部走去。

    锋芒铁血队的队部一个多月前已经搬出了婉和兰馨的奶奶家。

    因为怕自己超常规的训练影响村民的日常生活,锋芒铁血队并不是驻扎在村里,而是在西面的山里利用地形,修了半穴居的营地。而为了便于指挥部队和联系陈家山的村民,在村子西北靠山的空地,在婉大伯陈永仁和一些村民的帮助下,李小刚指挥战士们到山里去采集了这里盛产的青石,用五天时间搭起了一座小院子。

    这队部不大,里面只有三间房屋和一间厨房,间那间大房子是作战室,最抢眼的是占了半间屋子的两个沙盘,那是参照从鬼子那里缴获的地图和徐远胜提供的国军地图,结合到达范县后带着队伍训练而有意走遍了范县西面的山地所观察的情况,在沈剑的指导下,婉、李小刚和石锁在房子靠窗处做了两个沙盘,一个是信阳地区的地形,一个是范县的地形。

    而另外两间屋子,一间住的是婉姐妹,一间住的是沈剑和石头——警卫员兼通讯员。李小刚是不住在队部的,他和战士们住在山里的营地里。队部里说是有间厨房,但是却几乎没做过饭,每天都是婉和兰馨的秀娟婶子给做好了,让石头用篮子去提来的,那厨房只是用来烧水。

    胡劲和赵宏跟着沈剑走进这锋芒铁血队的队部,刚一进去,两个人立刻被那两个沙盘给吸引住了!他们快步走到沙盘前,作为国军团参谋长,进入范县前,他和胡劲对着地图研究了很多次的,但是,那怎么得立体的沙盘呢?

    胡劲搓着手,一边低头看着沙盘,一边兴奋带羡慕地对身边的沈剑大声说道:“沈剑老弟,了不起啊,你这队伍里藏龙卧虎哦!给我介绍一下做这沙盘的参谋如何?”

    沈剑笑着回答:“哦,是婉和李小刚带着一个班长做的。”

    胡劲闻声,一下子抬起头来看向沈剑旁边的婉和李小刚,不相信地说道:“他们?真的吗?”

    沈剑肯定地说道:“当然!”

    李小刚看着胡劲和赵宏疑惑的眼睛,自信地点点头。胡劲再看看李小刚,这个嘴唇还只长出些绒毛的年轻人,应该不超过20岁!

    赵宏问道:“啊,小伙子,你是哪所军校毕业的?”

    李小刚腼腆地笑着说:“报告长官,我没有读过书。”

    赵宏张大了嘴,瞪着眼睛看着李小刚,不相信地问道:“你没读过书?没读过军校?那怎么可能会做出这么精确的沙盘来?”

    李小刚回答说:“报告长官,我真的没有读过书!化是队长和婉姐妹教我的,军事方面是队长教我们的。”

    胡劲拍着手大笑着说道:“沈剑啊,你可真厉害啊!带兵训练自然是你的强项,做教师竟然也这么厉害?不简单!”

    那又埋头去看沙盘的赵宏突然问道:“沈队长,你们这是以什么为依据做的呢?好像和我看到的地图标示的不太一样啊!”

    沈剑示意婉,婉打开背着的皮包,从里面拿出一份地图来,李小刚接过去和刘全挂到墙,那是在滁州田的办公室里摘下来的大地图,那面的日旁边都被婉用工整的小楷写出了。

    沈剑指着地图说道:“这是我们在滁州缴获的日军的军用地图,看看吧,咱们国军用的可是精确多了!信阳的这块沙盘是根据这个,而范县的则是我们到来后,利用训练的机会把这周围的山地都去侦察勘探后做的。”

    胡劲和赵宏一子又被这幅占了半块墙壁的地图吸引了,赵宏不禁惊叹道:“啊,沈队长,这样的东西你们都能缴获到?佩服!佩服啊!”

    胡劲问道:“沈队长,这日是谁翻译的?”

    沈剑指着婉说道:“喏,婉。”

    赵宏接口问道:“婉小姐学过日语?”

    婉说道:“不是的,是家荣医生到锋芒铁血队以后教我们的。哦,你们大概还不知道,家荣医生可是在家学之外留学日本深造过的呢!”

    胡劲不由得赞叹道:“天啊,这范县里藏的龙、卧的虎可是了不得呢!在信阳的时候听说范县的治安和战备做得很好,我还不信呢,我可从来没有听说过这范县呢!原来这几天一下子来了这么一群龙虎啊!可是,沈剑啊,听说你原本是国军少校,离开南京后为什么不回到部队呢?”

    沈剑看看徐远胜,平静地回答:“我认为这样能够更好地打鬼子!”

    赵宏突然问道:“沈队长,请问,你是党员吗?”

    沈剑微笑着回答:“是的。但是,我忠于的是三民主义,忠于的是华民国!我的所作所为都是为了华民族的最大利益!”

    赵宏点点头,说道:“那么,你算是自动脱党了?”

    徐远胜突然插嘴说道:“不!他是最忠诚的国民党员!”

    沈剑闻声扭头正视着赵宏的眼睛说道:“如果是以是否交党费和参加党小组活动作为是否脱党的衡量标准,那么,我算是脱党了。但是,如果是以是否真正坚持国民党的‘三民主义’,那么,我是永远不会脱党!”

    胡劲在一旁大力地“吭吭”了两声,看到众人都被吸引过来了,说道:

    “现在应该谈的是怎么准备好对付小鬼子的进攻!来来来,我们一起看看这沙盘,研究一下吧。来,沈剑老弟,你先谈谈自己的想法。哈,别给我谦虚,我相信你做这两个沙盘不是玩过家家!老实说,对着它们,你这央军校的高材生想到了些什么吧!”

    沈剑冲着胡劲点点头,说道:“国难当头,抗战的形势如此危急,每一个有血性的国人都在出力流血,我怎么会有什么谦虚的呢?请跟我来。”

    于是,众人跟着转过身来,围到沙盘旁,沈剑接过李小刚递过来的一根两尺长的细竹竿,先指着信阳的那个沙盘说道:

    “各位请看,鬼子南北夹攻占领徐州后,我国东部全部被控制,信阳正处于平汉铁路线,但是,北方是几个月前花园口决堤后形成的黄泛区,日军无法沿着铁路由北向南进攻,他们只能从东面往西进攻。小鬼子的兵力有限,但是机械化程度较高,当然是沿着交通干线西来最快!相信最高统帅部应该也对安徽合肥到信阳的六安、潢川,以及信阳等地都是极为重视的,重兵把守是必然的!但是,我想说,我们的军队人数虽然远日军多,可是与天飞机、地下坦克大炮的小鬼子的战斗力根本不在一个层面!所以,分兵把守、处处设防肯定不是最好的策略!”

    胡劲和赵宏交换了一个震惊的眼神,他们这个级别虽然不能知道最高统帅部的详细部署,但是,至少清楚他们所在的第17军团是驻守信阳地区,一个军团驻守这么小的地区,有些人海战术的意味了。

    赵宏不禁对沈剑催促道:“沈队长,请继续!”

    本书来自

    本书来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