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古代科举日常 > 第67章 傲骨
    王珩回到家没有把田县尊提到王玫的事情和花氏说, 不是他不想,而是他娘根本没时间。

    花氏现在恨不得一个人掰成两瓣, 不,是四瓣用, 她既要管着宴请当天的饭食,又要安排做位,布置现场, 还要考虑当天可能发生的事, 总之一个人忙成了陀螺。

    最后, 花氏不得不把王玫王玥,小花,就连王珩也没放过抓来当壮丁。

    忙活了一天,王珩洗个澡倒头就睡,早把田县尊的一点异常忘到脑后。

    第三天,是王家宴请亲朋的时间。一早花氏就将花记的伙计叫来帮忙, 又叫了景福楼的大厨掌勺, 务必保证万无一失。

    今天王珩穿得格外精神, 一身青翠色长衫,绣着几簇青竹,衬得他也如同竹子一般挺拔坚韧。

    做为今天主角的母亲,花氏的打扮一反往常的寡淡,破天荒的穿了一身红衣,上了淡色的妆,加上精神好, 看上去年轻好几岁。

    尤其是和也穿了一身红衣的王玫站在一起时,两人一气质内敛,一艳丽无双,给予来者视觉上的享受。

    “哎呀,这是哪里来的美人,我怎么从来没看过见过呢?”一名身着酱紫色衣襟的妇人,笑呵呵地看向花氏,一来就握住花氏的手道。

    花氏轻轻一笑,“杨姐姐太会说笑了,我都多大年纪了,还美人,叫人听了笑话死。”

    被花氏称为杨姐姐的人,正是徐木连的母亲,杨氏。

    杨氏听花氏这样一说,便道:“多大年纪?你还能和我比不成。不是我说你,你早该把自己打扮起来,今天这一打扮,任谁见了不说好,和玫姐儿往这一站,不似母女,更似姐妹。”

    杨氏如今是四个孩子的娘,徐木连在家中排老二,他上头还有一个哥哥和一个姐姐,算起来她确实比花氏大不少,但杨氏自来会打扮,注意保养,从外表看一点都不像四十多岁的人。

    但自家人知道自家事,杨氏有丈夫在,平日里自然可以想怎么打扮就怎么打扮。花氏呢,她一个守寡之人,平时自然要注意穿着,并且因为要经营花记,更是小心再小心,生怕一个疏忽,给人抓住把柄。

    所以,对于杨氏的话,花氏也就听听,今天若不是王珩的好日子,花氏断不会穿的如此鲜艳。

    因此杨氏的好意,花氏只能心领,“杨姐姐你快别说了,再说下去,我好没脸见人了。来,玫姐儿,快见过你师娘。”

    “你呀,就是想得太多,忒累得慌!”杨氏怎么会不知道花氏在顾忌什么,不过在她看来,日子是自己过的,在意他人眼光做什么。

    一个人有一个人的活法,杨氏也不再劝花氏,转而看向王玫,赞道:“玫姐儿出落的是越来越水灵了,就这样貌,便是咱们青桐县独一份!以后谁要是娶了她,可就有福喽!”

    对于别人夸赞自己的女儿,花氏是非常高兴的,“她也是面上看着好看,性子却大大咧咧的,到现在还毛毛躁躁,没有一点女孩的贞静,我看着都愁得慌。”

    王玫一听,冲着花氏有点羞愤地叫了声娘,弄得花氏、杨氏两人哈哈一笑。

    “要我说各花入眼,我就喜欢玫姐儿这样的,性子好,爽利大方,做事痛快,干干脆脆。”杨氏拉着王玫的手欢喜地一直没放开。

    “你是她师娘,自然是看她哪,哪都觉得好。”花氏捂嘴直笑,“其实,不说玫姐儿,就是你家阿连,也非常不错,这次我们去冀州府可没少了他帮忙。

    上次遇见劫匪,要不是他,后果不堪设想。这样算来,我们一家子可都欠了阿连一次救命之恩,不知如何报答。”

    杨氏想说,既然是救命之恩,不如以身相许如何,让你家玫姐儿嫁给我家小子,不是正好?

    自己的儿子,自己知道。对于徐木连喜欢王玫之事,杨氏是看在眼里的。令她奇怪的是,她儿子从来没提出让她向王家提亲,于是杨氏就觉得或许是她想多了。

    可是,这两个月杨氏算是看明白了,什么她想多了,她儿子分明是情根深种!

    王家要去冀州府,他也不管家里一堆的镖需要他去压,便屁颠屁颠地跑去保驾护航,最关键的是他儿子还不让人家知道,一直在说顺路,顺路个鬼呀!

    这个白痴。

    杨氏是明白了,与其等着让她儿子开窍提出提亲,倒不如她先来探探花氏的口风。

    毕竟,如今王珩中了秀才,王玫做为秀才的姐姐有许多人盯在眼里,她再晚一步,她那傻儿子连哭都没地方哭去。

    杨氏还是有点理智的,以身相许的话倒是没说,这话说了就有挟恩图报之嫌,不如多给他儿子未来的岳母刷刷好感度,“什么救命之恩啊,那小子救你们不是应当的么,要是他敢图什么报答,我才要抽他。”

    杨氏刚要顺着这一良好氛围问问王玫的亲事,无奈今天人太多,花氏太忙,一会就又有人来,需要她去招待,杨氏也不好掐着人不放,只好准备一会儿找时间再提一提。

    这边花氏在招待这女眷,那边的男客,由于家里没有男主人,只能是王珩亲自出马。

    这次宴请的主要是王家朋友和夫子、老师,至于左邻右舍、王家和花家的亲戚等花氏打算明天再继续。

    王珩在男客处忙得昏头转向,和杨氏一起来的徐木连见此,主动帮他招呼客人,一点没有身为客人的自觉。

    对此,王珩也只能捏着鼻子认了,虽然知道这厮对他阿姐居心不良,但此时此刻,王珩不得不承认他还是非常有用处的,最少他肩头的重担少了一半,能喘口气了。

    “阿珩,恭喜,恭喜!”

    何睿东一进门就大声笑道,将礼物给王珩后,就一拳锤在他肩头,“好小子,真是为我们青桐县争光,开国以来冀州府上最小的秀才呐,想想就叫人兴奋。”

    王珩揉揉被锤痛的肩,心想:一段时间不见,何睿东还是一入既往的大力气,一点都不像是个读书人。

    想这句话的王珩,一定忘了他自己的大力气更不像是个读书人。

    “唉,别说了,我这秀才考的可是玄之又玄,差一点就被顶下去,最后一名,想想就不好意思,要不是我娘坚持,我都不想办这个宴会。”

    “这有什么不好意思的。”何睿东不以为意,“最后一名怎么啦,最后一名也是秀才,一样享秀才的各种待遇。”

    说完,何睿东拉着王珩的胳膊,在他耳朵边悄悄地对他说:“告诉你啊,陈夫子还记不记得,那多严肃一个人,当知道你中秀才的时候,他正在上课,一下子就呆愣住了,据说有人还看见他哭了呢。

    啧啧,我真的想像不了陈夫子那张严肃脸,哭起来是什么样子。”

    “咳!你们是在谈论老夫么。”

    一道淡淡地声音在王珩、何睿东身后响起,何睿东背后顿时僵了,他机械似的转头,看见陈夫子那张脸上时,心中内牛满面。

    他再也不背后说人坏话了!

    “额,夫、夫子好啊。”何睿东僵硬地打了个招呼。

    陈夫子捋了捋下巴的胡子,淡定地回道:“我听见你的话,感觉一点都不好。”

    “啊~那不是坤林么,我突然想起我还有点事要和他说,夫子,学生告退,阿珩你要好好招待夫子啊。”

    说完,何睿东如同一道烟似的飘走。

    王珩:“……”这个不讲义气的家伙!

    咳,面对陈夫子王珩有一瞬间的尴尬,虽然说坏话的人不是他,但是面对正主也非常不好意思,而且何睿东说的内容,不管是真是假,陈夫子对他的感情都不是骗人的。

    “夫子,非礼勿听,你刚刚所做所为可不算圣人。”王珩率先打破沉默,虽然说的话就不怎么讨喜是了。

    陈夫子看了他一眼,“你们在大庭广众之下谈论,我顺耳听见,怎么能算是偷听?再者,我算不得什么圣人。”

    意思是,不是圣人就能偷听了?王珩无言以对。

    想与多日不见的夫子开个玩笑,反而被噎,王珩快速恢复正色,郑重地向陈夫子行了一礼:“珩,多谢夫子多年悉心栽培!”

    陈夫子扶起王珩,看着这位得意弟子,心中感慨万分:“你有如今的成就,非我之能,而在于你。做为你的启蒙夫子,已经没什么可教你的了,但你的路才刚刚开始,我能送给你的只有八个字:人生在勤,不索何获。望你时刻谨记勤之一字。”

    “弟子,谨遵夫子教诲,莫不敢忘!”王珩再次行礼。

    对于陈夫子,王珩是发自内心的尊敬,在王珩的几位老师中,他博学不如苏镜,给予王珩的帮助不如褚凌云,但陈夫子却教给了王珩读书人最重要的一点:读书人的傲骨。

    读书人的傲骨不是对他人的轻视,是对自身的不屈不饶,是对知识的无尽渴求,是不忘初心的坚持。

    正是陈夫子,带领王珩走上这条路,在最初的最初,能遇见他,是王珩的幸运,也是陈夫子的幸运。

    看着眼圈有点红的弟子,陈夫子一挥手,道:“别尽做一些小女儿姿态,快去招呼客人,都是秀才了,还哭哭咧咧,成什么样子!”

    王珩揉了揉眼睛,心中想:您敢不敢在说这句话时看看自己的样子!

    今天的请帖,王珩也给苏镜下了,不过因为苏镜喜静,年纪大了越发不喜欢热闹,就没来,在王珩送请帖的那天就把礼物送给了他。

    和苏镜一样没来的还有田县尊,不过田县尊给王珩送了礼物,一块牌匾,上书:县之茂才。

    宴会随着田县尊牌匾的到来,达到一个新高/潮。

    当夜幕降临,宴请结束时,王珩已经瘫在床上,一想这样的宴请还有两天就生无可恋,期盼明天永远不要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