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古代科举日常 > 第65章 秀才
    对于最后一场院试, 王珩表面上没有表现,心里其实还是有点小把握滴, 总归不会是倒数第一名,他想。

    结果成绩一出来, 王珩傻了眼。

    五月二十八,大吉。

    王珩吸取了前几次的经验,不再眼巴巴地亲自跑去现场查看成绩, 而是和花氏几人老老实实地在家等待。

    待花氏再一次从王珩眼前走过时, 王珩无奈地放下手中的茶杯, “娘,你就安心坐下来等着吧,你转得我头都晕了。”

    花氏本来就心中着急,现在又见王珩老神在在,一副浑不在意的样子,便感觉心里憋得慌, 有股力气怎么也发不出来, “我倒是想坐着, 但我得做得住!哪像你,还喝得下茶,我急都急死了!”

    然后花氏突然意识到自己说了不吉利的话,赶快呸呸了两声,双手合十,“大好的日子,说什么死不死的, 佛祖勿怪,勿怪。”

    拜完,花氏就朝外张望,自言自语道:“按理说这会儿成绩也该出来了,大壮怎么还没传回消息来。”

    王玫再也看不下花氏啥转悠的样子,把人摁在椅子上,“您呐,就老老实实地做一会儿,用不了多大功夫大壮就该回来了。”

    王珩也站起来,捏起盘子里的一块点心,递给花氏,“阿姐说的对,娘你不如吃块点心打发打发时间,也许你刚吃完,大壮就回来了呢。”

    花氏接过点心,心塞地完全不想吃。不过看在儿子一片好心的份上,花氏还是将点心接过来,送入嘴中。

    点心刚沾到花氏的嘴唇,外面就传来一阵敲锣打鼓的声音,惊得花氏立刻站起来,手中点心掉在了地上也不知道。

    “快,我们快去看看,外面是不是来报喜的!”

    王珩的心也随着外面的锣声咚咚咚地响了起来,脚不自觉地向外走。

    王玫早在锣声响起的一刻冲出了门外,王玥扶着花氏紧随其后。

    王玫打开门,就看见两名敲着锣的衙役正向她们所在的方向走来。两名衙役在王玫前站定,并不因王玫是个女子而有什么轻待,双手合拢,行了个礼,客气地问道:“请问,这里可是王珩王老爷的下榻之处?”

    王玫先是被“王老爷”这一称呼弄得愣了一下,随后马上反应过来,行了女子回礼,“我弟弟正是叫王珩,今年刚参加了院试。”

    衙役的笑容更大了,“那就没错了,在下恭喜小姐,王老爷在本次院试中高中秀才,我们兄弟特来报喜。”

    落后王玫一步的花氏刚出来就听到衙役大哥的这句话,直觉眼前一片眩晕,简直要兴奋地晕过去。

    不过,这些年,花氏也算是见识了各种大风大浪,心里素质提高不少,上前一步,客客气气地将报喜的两位衙役迎入院子。

    “两位辛苦,赶快进屋喝杯茶。”然后花氏将早已准备好的红包塞到衙役手中,“这么早就劳烦两位跑一趟,一点心意,不成敬意。”

    两位衙役感受了下手中荷包的分量,心中更加满意几分,他们老早的跑来为的是什么,不就是喜钱么!

    “夫人客气了,我们兄弟还有公务在身,不便多留,还望让王老爷出来在名册上签一个字,我们兄弟也好交任务。”

    花氏连连点头,“正是,正是。玫姐儿你去看看,珩哥儿怎么还不出来。”

    花氏话音刚落,王珩就慢悠悠地走了过来,“娘,我来了。”

    “你这孩子,都当秀才了,还是一副慢性子,快来见过两位官差。”

    王珩对他娘的逻辑已经不抱任何希望,他性子慢和他当秀才有什么直接关系么?

    王珩刚要行礼,就被两位衙役躲了过去,“王老爷万不用如此,小的们受不住,还请您在这签一个字。”

    王珩看着两位衙役的表现也没再坚持,拿过笔就签上自己的名字。

    两位衙役见王珩签好字,心中不由地松口气,心中暗叹这位王老爷别看年纪轻轻的,气度却一点不输给别人,不愧是历年来最小的秀才。

    将册子交给衙役时,王珩多嘴地问了句,“家里去看结果的人还未归来,在下想问两位,不知我的名次在院试中排在第几?”

    两位衙役听此,一脸崇拜地看向王珩,其中一人道:“您排名第五十四名。”说完,又满是敬佩地看了他一眼。

    王珩:“……”

    他要是记性没出错的话,本次院试刚好录取五十四人,也就是说他又排在了孙山?!如此你们还一脸崇拜的看着他干啥,害得他还以为自己考得有多好,白高兴了。

    两位衙役可不知道王珩的心理活动,在他们看来,王珩能以十二岁的年龄就考中秀才,已经令人敬佩不已。至于最后一名?最后一名不也是秀才?有多少人相当这最后一名都当不上呢!

    送走两位衙役,王珩相当郁闷,在他的计划中,他怎能着也要考个……倒数第二?怎么会又是孙山呢。

    不同于王珩的郁闷,花氏非常地激动,秀才,秀才呐!老王家往上数几代都没出过秀才,她儿子真是给她张脸。

    不行,她要放鞭炮,非鞭炮不能表达她激动之情。

    花氏火急火燎地去找鞭炮放,王玫跟着王珩往回走,奇怪地问起刚刚两位衙役的态度,“珩哥儿,刚才那两位官差为什么不敢受你的礼呢?”

    是的,不敢。

    刚刚王玫清楚地看到那两位官差在王珩要行礼时,急忙忙地躲掉了,根本不敢接受。

    在王玫的记忆里,县衙的衙役都是一副高傲的样子,哪有过这样的表现。

    对于王玫的疑问,王珩微微一笑,“这其实没什么奇怪的,他们不敢接受,全是因为我现在的身份变了。”

    “因为你现在是秀才了?”

    “对的。”王珩赞扬地看了王玫一眼,继续道:“士农工商,秀才虽然是士的最底层,却也进了士这一阶级,身份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秀才身负功名,可见县尊不跪,可免家中徭役,可免十亩税收。若每年考核优秀,得评一等,获廪生资格者,还可领取朝廷俸禄。

    另外,秀才做为士这一阶级的基础,可以充任县官或教职。而衙役呢?他们虽然隶属官府,却在性质上还是属于白身。

    如此一来,他们二人又怎么会接受我的行礼。当然,这也是因为那两人聪明,若换成其他人或许就会接受了,毕竟说是一回事,做又是另一回事。

    做为一个新晋的士,在刚才那种情况下,谁又会考虑那么多?”

    王玫似乎有一点明白,他们家因为王珩考中秀才,身份上发生了变化。

    说了那么多,王珩有点口渴,喝了一杯水后,看着王玫突然道:“阿姐,我这边也考完了院试,最近几年以我的学识想要考乡试是不用想了。

    所以,我说你的婚事是不是该操持起来了?之前你因为我要考试没和娘说,现在总该能说了吧。”

    王玫听王珩提她的婚事,做贼似的向四周望了望,没看见人后才送了口气,随后瞪了他一眼,“我的事不用你管,你还是先担心担心自己吧。”

    王珩被瞪了也不生气,无辜地看向她:“我有什么好担心的,我今年才十二,正是读书的好时候。阿姐,不是我说你呀,你也该为自己打算了。”

    王玫被他说的脸色一红,再次瞪了他一眼后,跑着离开屋子,不理他了。

    王珩望着空无一人的屋子,满头问号,他真的只是处于真心,才要关心关心他阿姐的婚姻,怎么人就跑了呢?真是女人心海底针,他还是读书去吧。

    最后,王珩的书还是没能读成,不说外面花氏放的一串串鞭炮扰乱人心,就说王壮回来后的一阵闹腾,也让王珩没能读下去。

    经过几天的过渡,对于王珩成为秀才这件事,家里几人已经能平静接受。在参加过谢师宴后,王珩几人便打算离开冀州府回青桐县。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院试案首还是王珩认识的熟人,正是与他在府试谢师宴中有过交谈的苏语。

    算上前两次的县试、府试,再加上本次的院试,苏语可谓是连中三元,成为大齐建国以来,冀州府第一个小三元,比王珩这个最小的秀才有名气多了,一时间苏语之名,传遍整个州府。

    另外一件事就是本来以王珩的年纪和成绩,在中了秀才后是可以进府学进学的,就像当年的花斐,在中了秀才后就直接留在府学,而且在谢师宴上知府大人也向王珩提过此事。

    但王珩想了想在青桐县的家人,以及老师苏镜,果断地拒绝了知府大人的好意。他相信,就算是府学,也请不来比苏镜更有学问的人。

    并且,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王珩是真的喜欢苏镜,也相信没有人会比苏镜更适合当他老师。

    在冀州府的最后几天,王珩和花氏几人将全城好好地逛了一遍,买了许多东西,有吃的,玩的,还有带给亲朋好友的,种类繁多。

    最后,在走时要带走的东西硬是比来时带的多了好几大包。幸好几人在临行前又巧遇了徐木连,多了个免费劳动力,才不至于手忙脚乱。

    至于遇见徐木连是不是巧遇,恐怕只有他自己知道。

    终于,经过多天的漂泊,一行人再次看见属于青桐县的熟悉地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