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古代科举日常 > 第26章 隐情
    为了不让家里人担心, 花程鱼特意叮嘱花氏, 一定不能让家里其他人知道他要出海的事情。

    花氏一心想要阻拦花程鱼出海,自然不会将事情说出去,但她没想到王珩居然知道了。

    她看看左右, 见她娘依旧在女儿的陪伴下消食, 没有注意到他们, 立刻就将王珩拉进屋来,关门。

    待屋里只有他们两人时, 花氏道:“说吧,你怎么会知道你小舅舅要出海的事, 这件事可是谁也都不知道的。”

    王珩只好把他如何不小心听了他们谈话的过程说了一遍,当然他绝对不会承认他是故意偷听, 一切都只是巧合, 巧合。

    花氏哪不明白王珩的心眼儿, 不过事已至此,她只能叮嘱道:“这件事不要说出去知道么,特别是对你表哥和外祖母。”

    “知道, 知道。”王珩点头如捣蒜, 然后挽住他娘的胳膊, 嬉皮笑脸地问:“娘, 你对小舅舅出海到底怎么想的嘛, 给我说说呗。”

    “老实地做好。”花氏指着眼前的杌凳,示意王珩坐下。

    王珩听令,乖乖坐到杌凳上等他娘回答。

    “我自是不希望你小舅舅去的, 你还小不知道海上有多危险。”

    也许是事情在心里憋得太久了,花氏急需找人发泄,面对知道事情真相的王珩,就将内心深处的担忧说了出来。

    “其实,这不是我第一次遇见出海的商队。在我小的时候,天下还没太平,乱得很,人们想吃饱都难。

    有一回,一队海商来到我们村征召出海的人,说是打杂,但给的银钱很是可观。为了活命,村里许多人动了心,去报名,结果一年后,去的二十几人回来的只有五人。

    虽然这五人带回来的钱也许他们一辈子都挣不到,但剩下的二十来人却永远地将性命留在了外面,连尸骨都找不到。

    所以,你小舅舅和我比谁都知道出海一次能带回怎样的财富,也知道可能会付出什么样的代价。

    你说,在这种情况下,我如何能放心让你小舅舅去冒险?

    如今家里确实是困难了点儿,可是咬咬牙总能过去,不至于出海把命给搭上,想想当时失去儿子、丈夫人家撕心裂肺地哭泣,我着实害怕。”

    王珩不知道还有这样一段往事,但,“我看小舅舅的意思,他去意已决。您能拦得住他么,如果他不告而别怎么办?您总不能把他关起来吧。”

    “拦不住也要拦。”花氏攥紧手中的帕子,说得斩钉截铁。

    额,王珩看他娘这个态度就知道她对他小舅舅出海反对之强烈,于是,他换个话题问:“娘,咱们家现在很缺钱么。”

    花氏揪帕子的手一顿,呆了一下才道:“你问这个做什么,你只要把心思放在读书上就行,家里的银钱不用你担心,还够你用的。”

    王珩看他娘的表情就知道,家里的银钱应该所剩无多。

    实际上确实也是。

    这也是一直在困扰花氏的问题。这些年来,家里依靠她的刺绣已经攒了一笔钱,数额大约在六百多两。

    其中买宅院花去三百两,王珩上学所交的脩金、纸墨笔砚等银钱、新家添置的物品、花氏受伤吃的药材等等,零零碎碎加起来又花去近五十两。

    现在花氏手里可用的银钱满打满算也就剩下三百两。

    现在王珩入官学,每月都要有一笔固定的开支,而且在县城居住不像在乡下,吃的菜都是自家产的,柴米油盐酱醋茶,哪一样都需要花银钱,又是一笔开支。

    花氏算过,要维持基本的生活,一个月用于花销的银钱不能少于五两。在没有任何收入的情况下,她手中的银钱能维持三年的生活。

    其实在决定来县城住之前,花氏就已经打算好,等手中的银钱够了就开一家绣铺。

    她学得就是刺绣,本身绣技在县内也是数一数二的,只是她之前在乡下,不比其他人出名,活计来源全部依赖锦绣绣庄。

    但锦绣绣庄再好,能给她的活儿也都是绣庄里绣娘挑剩下的,赚得银钱有限。

    可是,如果她自己开一个绣铺就不同了,只要她技术过硬,把名声打出去,自然会有人上门订货。

    但是开绣铺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一要有人,二要有铺面,三要有客源。

    人不用说了,刚开始活少,花氏自己就可以顶上,而且在这期间她还可以收几个徒弟,慢慢调/教,将技法传授,到时撑起一个绣铺应该足够了。

    而铺面就要慢慢寻找,至于客源是花氏面临的最大难题。

    锦绣绣庄在青桐县盘踞多年,信誉良好,就是花氏自己也与绣庄老板娘金氏交往甚密,端午拐子事件金氏丈夫更是请来县尊大人,使他们免于后续麻烦。

    花氏的绣铺如果开张,定会对金氏的绣庄有一定的影响。

    而花氏之所以现在还没有张罗绣铺之事,一是她的伤还没彻底好;二就是客源,也就是缺少一个让众人都知道花氏绣铺的机会;三是她总感觉这样做有些对不起金氏,毕竟她的绣铺,要从金氏手中抢客源;至于四就是银钱还不充足。

    而这次花程鱼的话,让花氏不得不面对现实。不管她愿不愿意他出海,花程鱼有句话说对了,那就是花氏同样缺钱。

    开绣铺要钱,珩哥儿上官学要钱,玫姐儿、玥姐儿出嫁要钱,这些都是压在花氏心头的一块石头。

    三百两看似多,但要做到以上所有事情根本不够看。

    雪上加霜的是,花氏伤了左臂,就算好了,今年内要想动针也很困难,就算能动,可绣的物品也是一些小件,可赚取的银钱也有限。

    可以说花程鱼的建议,给了花氏一个新的选择,只是这个选择伴随着危险。

    王珩见她娘自从他提了是否缺钱后,就一副走神的样子,不得不把话题再次转过来,“娘,你有没有问过小舅舅这次如果出海是跟哪队商队走么?”

    花氏回过神来,道:“我怎么会问,他一和我提,我就不同意,而且海商不都是一样的吗。”

    王珩哭笑不得,对于她娘的认知,只能慢慢解释,“当然不一样。就连您们刺绣还分熟手生手呢,海商出海,当然也分新手老手。

    如果是经验老道的海商队,他们出海都有自己的固定航线,走了几十遍,那么他们对于上哪交易,在中途会遇见什么,海水的变化等等都会做到心中有数。

    跟着这样的商队走,平安归来的可能性很大。如果是那种初次出海,或者是为了探知未海域而出海的商队,跟着他们走,危险就不是一星半点。

    我想当时您村里人跟着走的商队就是属于后者,所以才会损失如此惨重。”

    当然,还有一点王珩没有提到,那就是海盗。如果他们当时遇到了海盗,那么去的二十多人只回来五个,也有了合理解释。

    花氏听完王珩的解释,心里也有点认同。但她对于花程鱼出海还是抵触的。

    而王珩,也希望花小舅舅如果真的出海也要弄清所在商队的真实情况。

    之后,王珩又和花氏聊了点别的,便告辞离开。

    他从花氏处出来后,没有急着回自己房间,反而去了花程鱼住处。

    花程鱼住处。

    花斐一脸惊愕地看着他爹,根本不敢相信他听到的话。

    “爹、爹你刚刚说什么?你要出海!”

    花程鱼端起手边的茶杯,喝了口茶,根本不管他刚刚的话对儿子有多大的冲击,“本来我是不想告诉的,但又想想,你已经长大,该承担责任了,倘若我出现什么意外,家里就靠你撑着呢。”

    花斐第一次如此生气,顾得不上面坐着的是他爹,吼道:“什么叫不想告诉我,什么叫你出现了意外,父亲您能告诉我,要不是我今天看出您不对劲儿来问您,您是不是就打算一瞒到底?哪怕您出了事,我这个做儿子的也是最后才知道的,您就这样不信任您儿子!”

    “斐哥儿,我没有,你想太多了。”花程鱼无奈地笑,“我不是将事情都和你坦白么。”

    “那是您被我看出来了,无话可接。”花斐反驳。

    花程鱼:……儿子太聪明也是种麻烦啊。

    花斐见他爹被他说中的样子,气得直接开门离开。

    花程鱼伸手要拦,但想想他儿子刚刚的怒气,还是想着等明早他消气了再说吧。

    王珩就是这会来的,他过来时正好看见花斐怒气冲冲地离开,连他和他打招呼都没听见。

    见到花程鱼,王珩不禁奇怪地问道:“小舅舅,你和表哥吵架了?我从来没见过他如此生气啊。”

    花程鱼摆摆手,“没事,他就是小孩子脾气,明天就好。珩哥儿,你来找我是有什么事吗。”

    “是,我刚从我娘那里过来。”

    王珩把他娘和他说的话重复一遍,然后问道:“小舅舅,你这次出海是和哪家商队一起走?如果是生手,我劝您还是别去的好。”

    花程鱼顾不得埋怨他妹怎么能把出海的事和珩哥儿一小孩说了,见他好奇,便道:“这个商队其实你也知道,就是福运牙行的队伍。”

    “福运牙行?!”这回王珩彻底惊讶了,“他们不是牙行么,怎么还要出海?”

    花程鱼一笑,一句话说的意味深长,“正因为他们是牙行,才要出海呐,海上丝绸之路,可不是说说而已。”

    作者有话要说:  花斐:哼哼那,以为你那点演技能骗得过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