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龙印之追杀王妃 > 第四章 不得不提的旧事
    ( )    第四章不得不提的旧事

    现在,九尾狐又转世成陈婉儿。这次她更不走运,虽然生在帝王家,长在帝王家,嫁给王子成为王妃。可是在十几年的时间里她却两度遭受国破家亡的劫难。由一个公主王妃变成一个乞讨逃亡的乞丐。身不由己,苦海茫茫。

    “娉娉婷婷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扬州是个多水的地方,这里没有高山大川。所谓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柔情似水就是说的扬州女子吧。你看那十三四岁的女子,就好像二月枝头的豆蔻花含苞待放,在春风里摇摆着,她的身姿是那样的娉娉婷婷,温情无限。尽管花开十里,总是感觉不如那珠帘里的人儿消魂啊。

    隋朝大业十四年(公元618年)三月,就在扬州这个温柔乡里,一件惨案发生了,致使一大帝国随之消亡。

    三月、扬州,我们不仅又想起了李白的名句“烟花三月下扬州“。这句诗读来都令人骨软筋酥,如果身临其境,那当然是心醉神迷。

    正因为扬州的女子犹如扬州的水太过温柔,使得隋炀帝多次驾临寻幸,以至于留连忘返。他的老巢长安被李渊占领也不会再去抢夺了,因为他的筋骨已经被扬州的水浸软了,当年那位平南陈征高丽踏突厥的帝王之气已不复再现。

    三月扬州,杨柳依依,春风送爽。一艘庞大的龙形画舫停泊在瘦西湖里,画舫上隋二帝杨广和随行的众大臣们正在饮酒赏舞。

    自从大业十二年秋七月从洛阳沿着自己开凿的大运河一路乘舟南下,来到这令人心醉的扬州,时间已经过去了一年半之久。自己携带宫娥嫔妃皇子皇孙一路笙歌,游哉悠哉。以为这天下就是自己的天下,无论到了哪里就好像是在自己的庭院里一般。所以我们这位帝王离开老家长安,在这千里之外的扬州也不觉得自己是客居他乡。并且他玩的太高兴了,已经到了乐不思蜀的地步。

    杨广自顾自地游兴,可苦了跟随他的随从们。他每次南巡都规模庞大,随从的员工们都几近二十万之众。这些文武大臣虽然可以带着至亲家眷,可是他们的亲戚家业都还在老家长安呢。还有那些保卫皇帝的士卒,他们更是背井离乡,在这里陪着这位花心的皇帝游玩,时间一长,心里怎么能不生出怨恨来呢。

    忽然,一匹马沿着运河岸边飞奔而来,马蹄的得得声惊的隋炀帝手中的酒杯“啪”的一声掉在了船板上。“当啷啷”酒杯在木质的船板上弹跳了几下,它的声音不大,却使得琴瑟琵琶之声嘎然而止。再看那几艘画舫上的舞女们,一个个好像都被点了穴道一样,举起的手臂停在空中,迈出的舞步收不回来。刚才岸边随风摆动的柳枝也被这声音震的垂了下来,一切仿佛凝固了一般,静的有些让人窒息。其实那匹奔跑的骏马离这里还很遥远,画舫上的人们还没有看到它的影子。

    坐在隋炀帝身边的大臣宇文化及首先反应过来,他站起来一拱手问道:“万岁,您怎么啦?”杨广眨巴眨巴眼睛似乎从着魔状态醒了过来,慌忙收回端酒杯的手(酒杯已经捽在了船板上,只是那只手还拉着架子)。为了掩饰尴尬,他冲宇文化及挤出一丝笑意说:“没什么,只是没注意让酒杯掉在了地上。传联旨意让歌舞继续。”

    随着时间的推移,那匹奔跑的马的影子还是闯进了正在欣赏歌舞的君臣们的眼里。马上的这个人策马扬鞭,身形似要飞起来一样。他的背后插着三杆小红旗,在沿岸绿柳的映衬下显的格外刺眼。宇文化及看着越跑越近的马,不由自主地站了起来。其他大臣也都像行注目礼一般也追随着那匹马的影子站了起来。只有隋炀帝杨广还在目不转睛地呆呆地看着那些婀娜多姿的舞女们。

    在古代传递信息那当然靠的主要就是马。但是信息有急有缓,有大事有小事。比如某个地方发生了战乱,这对当时挚政者来说是最大最急的事情。再者某个地方发生了自然灾害,这个信息比战乱稍次,再有平常的书信来往。这些信息传递都要区分开来。当然,无论哪种信息都能够最快地送达目的地为最好。为了有效地利用资源,人们还是把它们分开来送。那时候每隔一定距离都设有官办的驿站,驿站里都养着一些马以供送信的人骑乘。而马本身有跑快的有跑慢的,送急信就要骑跑的快的马。当送信人骑着马跑在路上的时候,怎么区分送信人送的信急与不急呢?判别明白行人好让路躲避。急与不急要看送信人所持的标志。现在,宇文化及和众大臣看到的送信的人身上插着三面红色旗帜,说明这个人送的是加急信,特急信。

    果然,这个送信的人跑到离画舫不远的岸边翻身下马,踏着从岸边一直排到湖心的船只,急速来到杨广乘坐的龙舟上,普通跪倒,口呼万岁。隋炀帝把手一摆,乐工们停止了吹奏,舞女们慌忙退了下去。送信人双手举起呈上一封书信,侍从接过来又呈给杨广。杨广展开一看:“呀?”的一声。“万岁,是什么事情?”其实,看杨广反应,宇广化及已经猜的差不多了。杨广故作镇定,把信叠巴叠巴装进了兒里,只从脸上挤出一丝笑意说:“丞相不要大惊小怪,你也知道,近来盗贼闹的厉害,这只是前方的战报。”杨广说完倒背着手向湖岸上走去。

    杨广表面冷静,心里却像燃起了烈火。虽然他小时候曾说过最羡慕秦二世胡亥,他不相信他这么快就真的成了第二个胡亥,又一个强大的帝国在他随二世杨广的手里也迅速地走到了尽头。他知道他手里这封信的内容暂时还不能让手下的臣工们知道,一旦这个消息走露出去,他将遭到众叛亲离的恶果,将成为真正的孤家寡人。

    可是纸是包不住火的,何况这把“火”烧的也太大了。

    隋炀帝进入行宫,宇文化及和裴矩几位大臣也尾随而至。炀广知道,他们不弄明白情况是不会离开的。

    君臣坐下,杨广无奈地拿出了那封信递给宇文化及让他们传阅。宇文化及接过来一看,脸色骤变,他又传给裴矩。其中一个大臣看完一下子跪到杨文面前口呼:“万岁!”众人一看是裴文通。只听他带着口腔说道:“万岁,长安被李渊占领了,快发精兵夺回长安,老臣的家小和财产可都在长安啊!”说完他竟然大哭了起来。杨广有些烦燥,大吼道:“夺回长安,你让联拿什么去夺?也许你们比联都明白,现在中原盗贼四起,要不你领兵去夺吧。”虎奋郎将元礼跪下问道:“万岁,您打算怎么办?”杨广说:“联还能怎么办,现在要兵没兵要将没将。我看你们也都别打算回长安了。传旨下去,命把丹阳宫(现在南京)修茸一下,你们都陪联在这里安度晚年吧,叛军一时还打不过来。”众大臣一听呼啦全部跪下,都大呼万岁!那意思都想劝杨广发兵,夺回长安。杨广现在见大势已去,老巢都被人占了,他已经心灰意冷,只想偷度余生。也许在他看来长安只是一间屋,并且占领这间屋的也不是别人,是自己的姨兄弟李渊。他想那间屋就给你住吧,我在这丹阳宫再盖间屋住也一样。他是这么想的,可是跟随他的这些仆人却不愿意,他也没有办法,只得一甩袍袖走开了。

    小朝庭里众大臣面面相觑,主人离开了,他们也只能皱着眉头苦着脸慢慢地散去。

    夜幕垂了下来。炀帝杨广和皇后萧氏坐在寑宫里,年近五十的君王失去了往日的风采。想当年二十几岁,他平南陈定北疆,打西凉征高丽是何等威风。自己用双手在马革裹尸中打下了大隋帝国的一片天地,现在眼看着自己一手创下的大隋基业又要被别人抢去,他是何等的悲伤呢?他长叹一声,“唉!”。站起来来到窗前,推开窗扇,一弯残月挂在天空。面对朦胧的月光,杨广眼前出现了几个人的身影。一个是大臣苏威,只因为他在自己面前说贼寇太多被杀。一个是右侯卫大将军赵才,他谏言自己寻幸江都说:“万岁,您一去就回不来了。”一怒之下也把他杀了。不过真让赵才说准了,自己是永远回不到老家长安去了。一个是建节尉任宗,也阻止他来江都,也被杀。奉信郎将崔民象、奉信郎王爱仁、梁郡郡守都因为阻止自己这次寻幸江都,都被自己杀掉。“唉!”又是长叹一声,杨广无颜面对这些忠臣,他关上窗户回转身来。

    据史书记载,在宇文化及几个判臣用剑要杀杨广的时候,杨广说:“帝王死自有法,何用金器。”他让人拿毒酒来。也就是说他早就想到自己的结果,这次寻幸江都必死无疑,于是早就准备好了毒酒。杨广不是昏庸无能的君王,大臣们都说他有去无回,他自己当然也能想的到。可是他还是要一意孤行,用他晚年的观点就是,人生苦短,得享乐时尽享乐。既然他能想到,也没有打算再回长安,他为什么不立储君?如果他立一个儿子镇守长安,再用大将保卫,那将会是什么样子?李渊还能轻易地建立起大唐王朝吗?也许他在担心他的儿子会不会也像他一样弑父夺位吧。无论怎样,他都不该让一个十二三岁的孙子看着老家就游哉悠哉地长时间在外面游玩。一个小孩子能看的住那么大的家业吗?何况当时整个国家已经是遍地贼寇了。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