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三国造神者 > 一九四 计划
    ( )    “你这混蛋在胡说什么!”

    “谋反,谋你娘的反!你再胡说,信不信我扁你!”

    “有种你就自己把人带走,要我们动手,门都没有!”

    ……

    叶成宣读完灵帝密诏,在场的羽林军呆愣了短短两三息时间,然后便是一阵铺天盖地的谩骂破口而出。(百度搜索更新最快最稳定,)请使用访问本站。

    这些羽林军大多是关中世家出身,他们也都知道,他们之所以能混迹在羽林军中镀金,全是因为他们的家族花了大力气打通关节的关系,而他们的家族之所以能在三辅经历大量战乱,家族元气大伤的情况下依然能有足够的能量为他们打通关节,则是因为关中世家团结一致,整合了整个关中的所有资源的关系,而若是关中世家不联合在一起,以现在三辅的破败,关中世家根本没有足够的分量引起别人的重视,所以,现在的关中世家是合则生,分则死。

    而叶成正在做的,恰恰正是损伤了关中世家的能量,撬动着他们立足朝廷的最重要的一块基石,所以,为了自己的利益,这些关中世家出身的羽林军一致地对叶成表示了他们的愤慨。

    只是这些谩骂气势虽强,声音也够大,但是叶成听了却是忍不住噗嗤一笑,压低了声音和贾诩说道:“这些就是关中世家的人?对于羽林军这个对他们来说最重要的进身途径,关中世家就派来这么些猪头三?就凭这帮人的表现,别说我要整死他们,就是放着他们不管,这些关中世家迟早自己把自己搞垮。”

    一边听着叶成对于关中世家那充满不屑的评论,一边抬眼扫了对面正在喧哗不止的羽林军一眼,贾诩没有搭叶成的茬,但是心里却是完全赞同了叶成所言。

    这帮关中世家出来的家伙真的是没什么大脑,刚刚叶成所下的命令,他是借助了灵帝的名号而下达的,也就是说逮捕“潜伏于羽林军中的谋反者”是皇命,而不是叶成的片面之词。

    在封建时代,皇帝一言独断天下,皇帝所说的话没有人会违抗,为什么?因为所有人都知道,哪怕皇帝所下的命令是错的,只要皇帝作出了决定,身为皇帝的臣民你也只能奉命行事,而不能有所违抗,如果你一旦违抗皇帝的诏命,那你就会触怒龙颜,触怒龙颜的结果是什么?轻则被朝廷抄家抄得倾家荡产,重则全家死光光。(天才只需3秒就能记住)

    就因为抗旨的后果实在是太严重,所以在封建皇朝时代,敢于抗旨的人从来都是凤毛麟角,而即使是这些敢于抗旨的人,他们在抗旨之时也不敢闹得太过分,因为他们知道,你把事情闹得越大,那事后的惩罚就会越重,原来只要抄没财产的到时候就有可能变成株连九族。

    而现在这些关中世家子弟的行为无疑是犯了大忌,而且还是大忌中的大忌。因为,他们抗的是灵帝关于查处谋反者的旨意。

    抗旨本就是重罪,而如果当时皇帝的旨意涉及谋反,那抗旨就是死罪,还是祸连九族的死罪,因为没有一个最高统治者会容忍谋反者的存在。

    今天不管这些关中世家子弟到底有没有谋反的心思,但是他们公然违抗灵帝旨意,又阻止叶成奉旨捉捕“反贼”却是事实,只要这事传到刘宏那,都不要叶成说什么,估计刘宏就会直接下令,让人带着军队直接把这些涉嫌谋反之人给就地正法了,而且由于之前羽林军一直被关中世家把持,游离于三大政治权力集团之外,所以只要刘宏旨意一下,相信何进和十常侍还有杨赐都会很乐意带人把这些关中世家的势力给清除掉,因为只要清除了羽林军中关中世家的势力,那羽林军的军权就会空出来,几大政治集团就可以重新分配这块蛋糕了。

    叶成所挖出来的这个坑,这些关中世家是跳也死,不跳也死,分别只不过是早晚的问题罢了。

    一边看着对面气势汹汹的羽林军,叶成一边压低了声音和贾诩聊着天:“文和,你看他们要闹多久?”

    贾诩:“……”

    叶成:“你看他们会不会动手?”

    贾诩:“……”

    叶成:“要是他们动手,文和你先别乱动,让胡车儿先护着你,让我和聂雪去对付他们,然后你再找机会离开。”

    贾诩:“……”

    叶成:“要动手的话希望他们快一点,我还想赶回去吃午饭呢。”

    贾诩:“……”

    ……

    不管叶成说什么,贾诩一概以沉默应对,因为在他看来,现在叶成说的基本都是废话,只不过是叶成在打发时间而已。相对于和叶成闲聊浪费时间,贾诩可是一直在心中不断梳理着叶成的计划,看还有什么破绽存在。

    由于这个计划本就是叶成临时起意想到的,所以其中的破绽不少,首先一点,就是事情的起因不是马廷袭击了叶成,从而造成了谋反的事情败露,而是马廷调戏聂雪,而聂雪为了保护自己,所以动手打倒了马廷的几名护卫,随后才是马廷父亲到来,蛮不讲理地命令手下向聂雪和前来劝架的叶成进行攻击。

    这事当时是在繁华的大街上发生的,见证了整个事情发生经过的行人不少,要是有人把这事报告给灵帝知道,只要把整个事情挑明,连添油加醋也不需要,叶成的谎言就会曝露,而到时候别说是要彻底掌控羽林军了,他能逃过因为欺君之罪而被弃市就已经算是好的了。

    不过幸好,当晚叶成连夜进宫,利用了黄巾之乱对刘宏所造成的压力,使得刘宏对谋反变得格外敏感的时机,骗得了一纸密诏,算是为他私自拘禁马廷父子正了名,再通报滞留在阳翟的常乡,让他在缴获的黄巾军的书信之中加入了一封伪造的马家父子和黄巾军私下勾结的书信,然后再由贾诩出面,对马家父子用刑,屈打成招。

    这么一来,叶成的前期工作算是勉强完成,接下来他要做的,就是借着灵帝的虎皮,好好整治一下羽林军。

    但是事情到了这里,就又出现了问题,那就是证据不足。

    当初贾诩看到叶成手里的密诏之时,他就知道,叶成的计划确实狠毒,但是由于叶成的目的是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既要完成与张让“尽可能打击羽林军中世家势力”的协议又要掌控羽林军,而不是单单对付一个已经破落的马家。

    而叶成要达到这个目的,他手中所掌握的片面之词实在是不够分量,所以当时贾诩就为叶成写了一封信,一封能帮助叶成,把关中世家推到叛军阵营的信,而这封信的收信人,是韩遂。

    韩遂,一个有着“九曲黄河”之称,在金城郡任太守从事的人,也是一个看不惯外戚当权,宦官乱政,同时又怀有着野心的人。

    当初贾诩在黄巾之乱发生之前就选择前往雒阳避难的原因,就是因为他敏感地察觉到了在凉州,除了蠢蠢欲动的黄巾军以外,还有一股势力在暗中活动,不断积蓄着力量,而这股力量的主力却是散居在凉州的游牧羌人。

    在贾诩发现了这股不明势力的时候,为了能对天下形势有一个清晰的把握,也为了能更好地保住自己的身家性命,贾诩对这股不明势力进行了一番调查,想要找出这股势力的真面目,一段时间后贾诩在对许多可疑的情报进行筛选,再经过他慎密大脑的抽丝剥茧以后,贾诩发现,所有与这股不明势力相关的线索,其中几乎都会出现一个人的身影——金城太守麾下从事韩遂。

    发现韩遂拥有更高明的手法以及更精密的计划,却在做着和黄巾军一样的勾当的时候,贾诩就知道凉州将乱,而且还是大乱,所以当时他才会急忙带着家人和财物远走雒阳避难。

    而当贾诩被叶成说动,忍不住出手相助的时候,他第一个就想到了韩遂,而之所以他会想到利用韩遂的理由也很简单,因为凉州毗邻三辅地区。

    既然韩遂动作如此之大,大到连贾诩都心生忌惮,那他所图必然不小;既然他所图不小,那他为了确保计划的成功,前期的准备所需要的人力、物力以及财力必然不小;而他需求如此之大,偏偏凉州地处边荒,丝绸之路也已经断绝,那他所需要的物资就只能向中原内地购买,而毗邻凉州的只有汉中郡以及三辅地区能满足他的需要,所以他必定在这两地驻有人手帮他打理相关的事宜;但是,相对于汉中郡,三辅是从凉州进入雒阳的必经之路,同时又因为韩遂手下是以羌人为主,所以他无法在雒阳安插足够的人手在他起兵之时进行策应,所以他到时候只能选择用军队强攻三辅,所以韩遂一定会在三辅这一路上,着重进行布置,以期将来起事之时,他能更为容易地打通这一路线。

    韩遂为了布置这一切,必定花费了许多心血,为了不让自己的心血白费,韩遂在考虑事情的时候一点会小心小心再小心,所以贾诩才会写这么一封信件,引出韩遂布置的人手,不管韩遂是真的打算为了和关中世家取得联系,还是为了杀人灭口,贾诩都能利用韩遂的动作混淆视听,帮叶成坐实关中世家谋反的罪名。

    至于说是否会有人为了伸张所谓的正义而插手此事,贾诩一点都不担心,只要提前借助灵帝的手,下达一个要逮捕韩遂的命令,韩遂为了自保就会提前发动叛乱,到时候三辅地区首当其冲,受羌人叛军劫掠,到时候这些关中世家也是为了自保,必定会依附于韩遂,光是这个事实就可以很好的印证叶成所查到的“关中世家之中有人谋反”的事实。

    而若是这还不足以平息那些多管闲事的人,那再让平叛的汉军在夺回被叛军占领的城池之后,行使其必然会行使的临机处断权,对这些曾经帮助过叛军的家族进行惩罚,也就是能抢的抢,能烧的烧,能杀的杀,来个死无对证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