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三国造神者 > 一七零 长社之战(十三)

一七零 长社之战(十三)

 热门推荐:
    ( )    就在皇甫嵩兴奋不已的时候,又有一丝灵感悄无声息地爬上了他的心头。(天才只需3秒就能记住)请使用访问本站。(更新本书最新章节)

    这丝灵感来得声势太弱,一开始并没有引起兴奋中的皇甫嵩注意,但是就在皇甫嵩又要和这丝灵感失之交臂的时候,灵感似乎是不满于就这样无声无息的消失,于是奋起了余勇,拼命地发射出耀眼的光芒,狠狠地撼动了皇甫嵩的心灵。

    就是这一阵灵感光芒的迸射,使得皇甫嵩不自觉地停下了与朱隽的战术讨论,而皇甫嵩也终于抓到了这一丝灵感的余光。

    皇甫嵩毫无征兆地停下了刚刚说到一半的话语,引得朱隽奇怪地盯住皇甫嵩看,皇甫嵩今晚接连的失态可是这么多年里少见的。朱隽望着低头不语的皇甫嵩,就见皇甫嵩脸上兴奋的红潮还未退去,双眼大睁,内里闪烁的光芒中夹杂着迷茫与兴奋。

    朱隽看着皇甫嵩的样子就知道皇甫嵩现在正在深思着什么,所以并没有打扰他,然而过了半响之后,皇甫嵩突然猛地战了起来,身上的盔甲一阵“沙沙”作响,见得皇甫嵩回过了神,朱隽本想问一下皇甫嵩刚刚想到了什么,却不想皇甫嵩根本没有给他询问的机会,刚一站起身边快步走向门外,不管背后朱隽的叫喊,直接就奔到了城墙之上。

    一跑到城墙之上,皇甫嵩也不管别的,身子紧贴在城垛之上,半个身子探出城外,就着身后并不明亮的火光,双眼眯起,运足目力的打量起城外黄巾军的营地来。

    朱隽随后赶到城墙之上,眼看着皇甫嵩的奇怪举动,朱隽走到皇甫嵩身旁语带疑惑的轻声问道:“义真,你看什么呢?”

    朱隽的问话没有得到回答,皇甫嵩依然自顾自地在那里探着身子观察着黄巾军的营地,直到半响之后,皇甫嵩才收回了身子,脸上一脸的喜色,嘴里更是忍不住发出了一阵阵大笑,半响笑罢,皇甫嵩才对着朱隽说道:“公伟,黄巾军如此布阵,正是给了我们破敌之机!哈哈哈!”

    “义真何意?”听着皇甫嵩的话,朱隽脸上的不解越来越浓,不禁开口问道。(百度搜索更新最快最稳定,){xiaoshuoyd/.首发文字}

    “公伟你看,贼军虽说行营紧密,却是不循章法,各营接处并没有留下足够的周转之地;且各营之间不建营门,又不设岗哨监管各营,其中兵士往来无阻;加之黄巾军依草结营,而建营之时又没有除尽杂草,如今天风干燥,若是我等在夜里顺风纵火,贼军必然大惊,进而生乱,你我再趁机将兵而出,四面俱合,定可立下田单之功。”

    朱隽听完皇甫嵩的解释,忍不住马上向着黄巾军的营地一番打量,发现果然就如皇甫嵩所说,黄巾军的大营建得是非常没有章法,东边的四五个营寨紧紧挨在一起,其间没有留下一丝缝隙;而西边的几个营寨则显得稀稀落落,营寨之间泾渭分明地离得老开,但是其间却连栅栏和寨门也没有建,互相之间能随意走动;至于南边则是根本没有分出营寨,就那么一大片的士兵杂乱地散布在草地上,直连到中军大营处才被中军大营的寨墙所挡;整个黄巾大营之中,也只有北边,也就是面向长社的一面,以及中军大营处有建起来足够坚固的寨门,但是防护用的栅栏却依然显得简陋单薄,不堪一击;最重要的是,黄巾军选择建营的对方是在长着大片长及膝盖杂草的荒地旁边,而且由于离得荒地太近,就连黄巾军的营地里也生长着许多的杂草,就是这么一个在兵法上明言极为有利于火攻的地形,黄巾军偏偏就在上面安营扎寨,还松懈得连脚地下的杂草也不清楚干净,仅仅只是踩平了事。

    虽然在黑夜里朱隽并不能把这一切都看得分明,但是从他现在所能看到的黄巾军营地一星半点的情况,再加上身旁斥候的讲解,朱隽还是对于黄巾军大营的情况有了足够的了解。

    “既是如此,义真你的计策必然能成。”朱隽一边说着话,眼睛一边不断地扫视着远处的黄巾军大营,眼里闪烁着即将复仇成功的寒光。

    “只可惜现在天色太晚,准备好引火之物也想要时间,不然今晚就可以把这贼军烧得片甲不留。”皇甫嵩不无可惜地说道。

    “义真你又何必着急?准备足够的引火之物也不过想要一天时间而已,就让那黄巾军再多蹦跶一天又如何?”

    “哈哈哈,公伟你说得对,就是再让贼军多蹦跶一天又如何?哈哈哈。”

    …………

    那边厢皇甫嵩和朱隽因为想到了破敌之策而高兴,这边厢波才却是一夜未眠,愁眉深锁,而波才愁的,正是这军粮一项。

    其实早在三天以前,波才就已经没有得到哪怕一斤从后方运输而来的粮草了,而由于波才之前起兵时太过着急,所以军中的存粮不多,最多也就再支持个两、三天而已。

    正所谓三军未动粮草先行,粮草对于一支军队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哪怕是汉朝北军这样的精锐,没了粮草也照样溃不成军,更别说是黄巾军这样的乌合之众了,到时候断粮,出现逃兵都是轻的,就是出现哗变,把他这个颍川黄巾的渠帅杀死也不是不可能,尤其是他手下还有一个对他渠帅之位虎视眈眈的彭脱在,波才就更是确定一旦断粮,他的性命一定不保。

    相对于很有可能发生的危及自己的性命,因缺粮而被迫退兵的事情波才就完全没放在心上,反正黄巾军又不是什么正规军队,打输这么一两场仗又不是什么大不了的,最多就是退兵对于波才本人的声望来说有点影响罢了,只要波才手上掌握着一定数量忠于自己的军队,声望的强弱根本就不是问题,更何况,要说声望受损,之前在阳翟的大败就已经让得波才的声望下降了不少,可是就因为波才手中有一支五万人的精锐部队在,所以他这个颍川黄巾的渠帅还是当得稳稳当当的。

    不过要是缺粮,波才对于手下军队的掌控就会变弱,就是他手下的直属精锐怕也不能例外,所以波才对于这事还是很紧张的,在第二天就派人快马加鞭去后方催粮去了,但是催粮的士兵回来以后,却带给了波才一个绝望的消息,那就是颍阴和许县已经落入了汉军的手里,换言之也就是黄巾军后方的粮道被断,波才不可能再获得从后方运输而来的粮草了。

    当然,要是绕道汝南郡到陈国,再经由鄢陵还是可以把粮草运输到大军之中,但是这么一来,不说时间上来不及,就是因为运输途中的损耗,最后能落到波才手里的粮草能剩下多少都是一个问题,所以波才的脑里自动就把这绕道的计划给否定了。

    但要是不绕道,那还有什么办法打通粮道呢?不用说,当然就是出兵夺回颍阴和许县了。

    但是顾虑到驻扎在长社城中皇甫嵩和朱隽的数万大军,波才又不敢直接大军起拔,回头去夺回两城,正在那里头痛不已,最后还是黄邵这个心腹出言,推测能神不知鬼不觉地夺下黄巾军后方的两座重镇,汉军应该是用少量的奇兵渡过颖水,再绕到到黄巾军后方的,又或者这直接就是阳翟的数千汉军做的的好事,而既然无论如何汉军的人数都不会太多,那波才就不必带领全部大军回返后方,反正黄巾军求的就是粮道的畅通而已,只要波才派出心腹,带着一两万兵马围住两城,不让城里的汉军有机会出城攻击黄巾军的运粮队,那黄巾军到头来照样能得到粮草供应。

    波才一听,当即大喜,然后经过一番考虑,波才认为只要粮道畅通,长社也就是他的囊中之物了,于是波才很干脆地就命令杨凤和黄邵这两个心腹爱将各领一万兵马回返南方,重新打通粮道。